“奋斗正当时”!凯盛科技董事长彭寿:扎根蚌埠 聚焦千亿硅基再奋斗
发布日期:2021/2/5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凯盛科技集团董事长、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 彭寿
入2021,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蚌埠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加快建设“三地一区”两中心、实现“五个更加”发展,全力打造“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幸福蚌埠”,这是省委、省政府对蚌埠的“C位之问”和殷切期望,也是蚌埠拉高标杆、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全市人民重振雄风、再创辉煌的历史情结。只有用实干实绩才能赢得喝彩,只有靠实绩实力才能站上“C位”。
追赶跨越,是实力的角逐,也是精神的对垒。“C位之问”,靠行动作答,用实践检验。为进一步激发全市干部群众鼓足干劲、承压前行,抢抓机遇、创业创新,蚌埠日报即日起开设《C位之问大家谈》专栏,陆续刊登蚌埠市部分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等撰写的文章,阐释对蚌埠跨越发展的真知灼见,展示做强企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心系蚌埠的真挚情感。敬请关注。
1971年,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从北京来到蚌埠。50载岁月,记载着我们在祖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们挺起中国民族玻璃工业脊梁的奋斗足迹,镌刻了我们在蚌埠大地打造中国玻璃“国家名片”的辉煌成就。我们对蚌埠感情深厚,以这座城市为荣,为这座城市奋斗,更对这座城市充满期待。
50年来,我们立足蚌埠、辐射安徽、走向世界,一路走来,名城、名企相互滋养、相互赋能,今天的蚌埠,“抓两会、推两基、展新贸、靓淮河、促文旅、创幸福”,特别是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擦亮了“中国硅谷”的金字招牌;今天的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也因蚌埠这块沃土实现了精彩蝶变,2020年完成收入突破330亿元,逆势创造历史新高,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十三五”圆满收官的优异答卷。
50年来,我们聚焦蚌埠、创新不止、领跑全球,在这里诞生了世界最薄柔性触控玻璃、世界最高光电转换率铜铟镓硒发电玻璃、中国首片自主知识产权高世代液晶玻璃,特别是2020年自主研发的世界领先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继2016年后再次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在勇立潮头中交出了“十三五”圆满收官的创新答卷。
50年来,我们助力蚌埠、做强产业、走在前列,围绕打造千亿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我们在蚌投资项目超百余个,投资金额超500亿,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千亿,在持续拼搏中交出了“十三五”圆满收官的产业答卷。
……
习近平总书记为安徽擘画了“两个坚持、两个更大”的发展蓝图,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为蚌埠确定了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实现“五个更加”的目标定位,市委书记黄晓武提出了“C位之问”的发展命题,这些都坚定了我们继续扎根蚌埠、服务蚌埠、奉献蚌埠的信心和决心。
展望新征程,面对“中国硅谷”、“千亿硅基”的美好前景,玻院人同样有情怀、有担当、有使命,努力争“第一”、创“唯一”,为答好“C位之问”贡献力量。
我们将心怀“国之大者”,深入贯彻总书记对玻璃行业的两次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在蚌埠建成国家玻璃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担当起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持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蚌埠培育承担“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中国硅谷的“最大增量”;持续发挥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领头雁”作用,立足蚌埠,做优区域级硅基新材料产业链条;放眼安徽,做大国家级硅基新材料创新链条;辐射长三角,将蚌埠打造成为世界级硅基新材料产业中心。
我们将秉承服务区域发展的初心使命,主动抬高标杆绘制“任务清单”,围绕在安徽打造5000亿、在蚌埠打造2000亿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的目标,瞄准显示材料产业链,柔性玻璃投资10亿以上加快建设,8.5代TFT液晶玻璃基板加快市场应用和二线建设,持续为国家显示产业“固链、补链、强链”。瞄准新能源材料产业链,加大“铜铟镓硒光伏建筑一体化+储能”业务覆盖,加速“动力电池、氢电池+储能”产品开发,努力助推国家“碳中和”“碳达峰”行动。瞄准应用材料产业链,以硅砂、锆基材料为核心,充分发挥资源平台作用,发展半导体用材料,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人生逢盛世,奋斗正当时。过去,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通过奋斗和创新,创造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将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还要继续奋斗和实干,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合力建设“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幸福蚌埠”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来源:安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