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港口新生态!国电投绿电交通助力港口零碳无人智慧升级
发布日期:2021/11/23
远洋巨轮踏浪而来,岸吊起落装卸繁忙,拖车在堆场码头间来回穿梭……外贸发展,物流先行,作为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外贸货物进出口的集散地,港口建设举足轻重。
▲国家电投绿电交通参与的低碳港口项目此前获央视特别报道
01 零碳化、智能化
是港口转型的必然趋势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达235720万吨,同比增长9.2%。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我国港口占7席。中国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枢纽,地位可见一斑。
但舟大者任重,中国港口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压力,也远非其他国家可比。在“3060”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政府对港口能源结构和联运模式等都提出了要求,其核心目的是为了降低港口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此外,由于境外疫情反复叠加需求复苏,全球航运和港口也面临着运营效率压力,加强港口智能化建设成了关键应对之策。
毫无疑问,零碳化、智能化是未来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
02 宁波舟山港
首座重卡充换电站投运
近日,宁波舟山港首座国家电投智能充换电站——梅东公司1号换电站正式投用。这是宁波舟山港集团与国家电投绿电交通合作建设的首座港口内无人值守重卡智能充换电站。该换电站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单日可满足百余辆智能集卡的换电需求。
梅东公司1号智能充换电站采用3D视觉识别技术,支持全自动无人换电;5分钟即可完成车辆换电,单辆集卡单次换电相比充电可节省近1个小时;全方位适配港区智能电动集卡作业车队能源补给需求,极大地提高港区运营效率及自动化水平。
为响应国家“3060”双碳目标,国家电投绿电交通为海港集团宁波梅东码头提供重卡换电的绿色交通解决方案,助力港口清洁运输体系建设,开创“智慧零碳”码头全新范例。目前,梅山港区已拥有智能电动集卡40余辆,换电站的投用将进一步提升集卡作业效率,加快港区实现零碳化智能化运营的步伐。
作为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的大港,宁波舟山港已连续12年货物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一,260条集装箱航线连接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勾画着港通天下的航运贸易网。
其中,梅山港区依托梅山保税港区,以集装箱运输为主,近年来,港区以数智化升级为核心,坚持多维技术融合驱动绿色低碳发展,此次换电站的投运进一步推动港区向绿色零碳码头迈进。
03 绿电交通加速港口零碳升级
今年九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要推进码头的智能升级,着力建设自动化码头,加快港站智能调度、设备远程操控等应用;此前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中也对建设智能化港口系统和加快智慧物流建设提出了要求。
国家层面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为国家电投绿电交通的全国布局按下“加速键”。
除宁波舟山港外,天津港、上海港、山东日照港、辽宁营口港等大型港口均已与国家电投启源芯动力达成了战略合作,勾画出绵延数百公里的“绿色海岸线”。
基于港口绿色零碳升级的共同理念,公司为合作伙伴提供包括充换电设施投建运营、换电重卡及电动工程机械推广应用、数字化运营管理、定制金融服务在内的一揽子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为港口迭代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方案”。而这些,还只是国家电投绿电交通产业布局的起点。
赋能港口零碳化升级,着力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运营、清洁用能、低碳减排绿色港口新生态。国家电投绿电交通将继续助力交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实施,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 国家电投绿电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