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宁德时代曾毓群2022年两会提案事及储能及锂电发展
发布日期:2022/2/28
在2022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结合自身在新能源领域的专长,提交四份提案,分别涉及储能、碳足迹、锂资源保供、锂电池运输等相关领域。
四份提案分别为《关于参照抽水蓄能建立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机的提案》《关于加快我国电池碳足迹研究并建立中欧互认机制的提案》《关于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推动国内锂资源保供稳价的提案》《关于优化大容量锂电池道路运输管理体系 助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提案》。
一、参照抽水蓄能建立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机制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是提升发电容量充裕度、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
当前,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技术具备毫秒级快速响应和双向调节的优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且建设周期短,可提高电网事故快速恢复能力,减少负荷损失,在电力系统的源、网、荷侧都可根据需求灵活部署,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被公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储能技术路线。
由于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容量电价是促进储能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储能电站综合效益的重要措施和手段。目前,针对抽水蓄能国家已经出台了容量电价机制,但对于发展空间更大的新型储能,却无法同等享受容量电价政策,面临不公平竞争,发展速度和质量严重受限。
曾毓群认为,应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参照抽蓄建立适用新型储能特点的容量电价政策,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空间,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促进各类储能的健康发展。
高工储能注意到,这已经是曾毓群连续第四年对于储能发展建言献策,从2019年开始,曾毓群每年的政协委员提案中,都有对于中国储能产业发展的建议。
2021年,曾毓群就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电化学储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国家3060战略目标落实的提案》。
曾毓群表示,就实践情况来看,电化学储能领域还存在些许问题。一是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性研究,各方规划统筹协调性不足;二是市场机制不成熟,影响投资热情;三是政策滞后,市场陷入低价竞争,劣币驱逐良币。
针对上述问题,曾毓群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避免资源无效配置;二是加快电力市场改革,形成“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化长效机制;三是制定和完善储能标准体系,确保储能高质量应用;四是出台政策推动储能云平台建设,支撑电化学储能的充分利用共享化和互联网化;五是大力推广新能源发电并配套建设大型储能电站,促进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
2020年,曾毓群提交了《关于加快电化学储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引领全球能源变革的提案》。该提案提出,大力发展电化学储能,可以提高多元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可调性,提高能源交易的自由度,建设中国特色全球领先的能源互联网;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长远看可以有效降低用户电价。
2019年,曾毓群在提案中建议,推动将可再生能源、电化学储能、新能源汽车融合发展。
他在当年的提案中建议,在西部大力建设光伏和风力发电设施并配套建设锂离子储能电站,适应风能和光伏发电的间歇性特点,减少对电网稳定运行的影响,提高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占比;加快推进清洁电力西电东输,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清洁的电力来源;通过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使之成为分布式储能设施,与电网智能互动,发挥移峰填谷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加快电池碳足迹研究 科学合理核算碳排放
电池在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中具有关键作用,欧美各国已纷纷将电池纳入战略规划,并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法规。我国在电池技术、制造和产业链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但在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论方面存在空白,而欧盟正在加快制定《欧洲电池法》。
因此,尽快启动中国电池碳足迹标准和方法论研究,建立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参与全球碳中和规则制定,推动与欧盟建立电池碳足迹管理互认机制,对于确保我国电池领域全球竞争力十分重要。
曾毓群对此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借助中国产业链完善、应用数据丰富的优势,加快我国电池碳足迹方法论研究。同时与欧盟积极沟通,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推动中欧电池产品碳足迹方法论的协调与互认。
二是建议有关部门按年度、分区域更新发布我国电力碳排放因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我国电池产业链各环节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及时更新并向国际通报。
三是加强绿色电力认证国际合作。研究适用于我国电池产业发展和产品需求的绿证管理制度,并通过区块链、5G、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为其确权。
三、多措并举保障锂资源供应安全
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审议国家安全战略时,明确提出要确保能源矿产安全。锂资源是锂电池的核心原材料,正确认识和把握锂电池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曾毓群表示,当前锂资源供需形势严峻,行业发展面临挑战。曾毓群委员认为,应加快国内锂资源勘探开发,保障供应链安全,同时应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提升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水平。
四、为锂电池运输按下“快捷键”
在锂电池的国际竞争中,运输配套服务是重要一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锂电池运输体系至关重要。
曾毓群建议,完善锂电池运输管理,可以从三处着手。
一是严格运输准入并加强执法监管,针对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投机倒把钻法规漏洞、违反国家运输法律法规的企业,加大执法处罚力度。
二是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建立“绿色通道”,对保持信用良好、安全合规的锂电池企业,合理激励,如取消夜间高速禁行等管理限制,提高运输效率。
三是推进运输分类分场景管控措施,针对一些安全性较高的运输场景或产品,如较低荷电状态的锂电池或市内小批量运输的锂电池,制定差别化管理措施,降低运输成本。
来源:高工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