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氢”动成渝!亿华通于民:车用市场仍是氢能产业发展突破口,建议将成渝地区纳入示范城市群

发布日期:2022/3/29

       3月27日,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于民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2)上表示,我国已经具备支持万辆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的产业基础,未来车用市场仍是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预计到2030年,车用氢气需求将达到400万吨/年。



        于民认为,在碳中和及各项氢能政策支持下、在资本助力下、在前期积累的产业链基础支撑下,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已经进入了规模化示范的新阶段。


     “我国已经具备支持万辆级示范的产业基础。”于民表示,截止目前,我国已有9000多辆燃料电池汽车在62座城市运营,运营车型涵盖公交、团体、城市物流、环卫等。多年的示范拉动,使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实现了从技术验证到商业化应用的转型。未来,随着新一轮示范政策的推进,商业化进程将更快。


      多年的探索与示范,让中国掌握了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自主化开发核心技术。于民介绍说,同2016年对比,国产燃料电池产品在功率密度、低温启动能力、经济性等方面已取得明显进步。以亿华通为例,2021年量产的G120产品额定功率120千瓦,质量功率密度701瓦/公斤,可实现零下35度低温启动,产品性能在本次北京冬奥交通保障中得到充分验证。


     据于民介绍,产业链建设方面,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自主化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等系统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质子交换膜、碳纸等正在进行批量化验证。车载氢系统方面,高端碳纤维基本实现攻关,部分高压管阀件也有企业重点攻关。预计经过四年的示范,燃料电池汽车专用部件有望实现完全自主,对产业降本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加氢站用设备自主化方面也取得一定成绩。以站用压缩机为例,目前建成的加氢站当中,60%以上采用自主化压缩机,有利于建站成本的降低。”


     “未来车用市场仍然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于民分析表示,基于城市群示范计划,节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市场预测,市场以城市群为中心进行商业化示范运营,车端成本有效下降,燃料电池汽车应用领域拓展至线路固定。便于进行加氢站建设的中重卡、中长途旅游客运市场规模将达到5-10万辆,车用氢气需求将超过20万吨/年。到2030年,随加氢站网络建设成果初具成效,各环节成本进一步下降,燃料电池汽车应用领域逐步扩展至汽车应用全市场,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车辆规模超过100万辆,车用氢气需求每年将达到400万吨。


       持续的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进步的关键。于民指出,为满足不同阶段市场扩展需求,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需向轻量化、高里程、长寿命、低成本、强环境适应性发展。另外,为提升产品续航能力,高储氢密度,车载氢系统开发也尤为重要,预计到2025年前后,70兆帕高压Ⅳ型储氢瓶技术将在我国得到应用,同时液氢将初具规模。


       除技术创新外,快速降本也尤为重要,于民分析表示,燃料电池降本一方面可以从整合集成,变更材料等维度出发,在提升性能的同时,推进技术降本;另一方面,加速规模化也是实现降本的有效途径。“亿华通在新一代产品上采用脉冲引射方案,替代传统氢气循环泵,不仅降低了系统的重量,也使单台成本降低2万多元。根据美国能源部测算,当燃料电池发动机年产量达到50万套时,成本可以下降至45美元/千瓦,与传统内燃机成本相当。”


       为了给后续更大规模应用做好准备,于民建议,应建立可复制的绿色产业生态。“如张家口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丰富的风电资源为基础,将绿电资源与绿氢技术相结合,通过有效的市场拉动,快速完成了集制氢、加氢、氢能装备制造机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为一体的产业生态的搭建,为其他地区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此外,于民还表示,支持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氢源端和政府端、政策端给予支持。他认为,氢能供应保障体系需要跟上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节奏,建议建立涵盖制、储、运全链条的经济低碳氢能保障体系,引导绿氢制备,提升氢气储运能力,适当超前布局加氢站。在政策方面,建议拓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将基础好、且地方发展积极性强的成都、重庆等地区纳入示范城市群,以规模化发展支撑产业化进步。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