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善弈者谋势! 锂盾材料“突围”

发布日期:2022/6/6


       作为锂电池材料国产化最后一块腹地,铝塑膜一直被寄予厚望。沿着锂电池关键材料进口替代轨迹,国产铝塑膜企业的成长成为行业重要的观察窗口。

 

       近期,夏文进掌舵的锂盾材料利好消息接踵而至:一是入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系列“2021年度标志性技术成果”;二是顺利完成新一轮增资扩股,为企业后续稳健、快速发展提供强劲支持。

 

       2021年度技术路线图标志性技术评选成果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路线图工作组经广泛征集、专家评选、论证研讨,评估产出,具有代表性、先进性和权威性。

 

       本次技术成果包括镍锰二元无钴正极材料及电芯量产,入围企业包括蜂巢能源、容百科技、巴莫科技;500mAh/g高克容量长循环硅基复合材料批量应用,入围企业包括杉杉股份、璞泰来、星城石墨等;单体比能量大于210Wh/kg磷酸铁锂电池,入围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等。

 

       而锂盾材料是唯一一家入围的铝塑膜企业,凭借非极性微波锚固法高可靠动力电池铝塑膜实现进口替代,与众多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并列,夺得“2021年度标志性技术成果”殊荣,技术领先性与研发实力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锂盾材料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异常亮眼。5月28日,锂盾材料2022年第一届股东大会在浙江长兴隆重举行,新一轮增资扩股议案获得股东一致通过。

 

       本次新增投资机构涵盖融泰盛和、国悦君安、稼沃麒信、嘉泽、长兴金控、西宇、中化兴发、云禾等多家国内实力投资机构。资本的青睐不仅是对国产铝塑膜市场图景的价值投资,更是对锂盾材料技术实力、成长潜力、市场竞争力的认可。

 

       这是锂盾材料成立至今完成的第三轮融资。可以明显感受到,持续的资本引进,并非锂盾材料战略上的漂移,而是其对于国产铝塑膜短期内卷厮杀的危机感,以及迎接长期庞大市场蓄力爆发的紧迫感。

 

       短期来看,国产铝塑膜厂商在消费电子与二轮车领域加速突破,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市场拼杀也在加剧;长期来看,放眼全球,软包电池在动力、储能两大赛道持续渗透,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也将赋予更大的市场增量,这将给有实力的国产铝塑膜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当前,材料供应链正在成为动力电池产业的最大掣肘。作为关键材料“补链、强链”的重要一环,铝塑膜国产化已经成为产业的一致共识。

 

       锂盾材料凭借从技术路线、材料、设备全维度的国产化,以及领先的量产规模及产能规划,成功跻身国产铝塑膜第一阵营。而复盘锂盾材料的成长轨迹也可以明显发现,其与一众锂电材料细分领域龙头有着共通的相似性,成长潜力可期。

 


国产铝塑膜孕育新机



       下游终端市场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上游供应链的产业格局,铝塑膜是一大典型。凭借本土化优势及长期的技术积累,国产铝塑膜正在从中低端消费类电池向中高端电池市场渗透。

 

       从市场机遇来看,首先,便携化、轻薄化、高容量的需求使得软包电池在3C消费电子渗透率不断提升,其中又以智能穿戴/家居、电子烟增速较为迅猛,进而带动铝塑膜需求增长。

 

       目前,在移动电子终端产品领域,铝塑膜国产化替代率比较高,以紫江企业、东莞卓越、锂盾材料为代表的国产铝塑膜企业均已通过客户产品认证,并加快产能建设,加速国产铝塑膜在3C领域的替代。

 

       其次,国产铝塑膜在两轮车和家庭储能领域也在逐步渗透。在家庭储能领域,软包电池产品占据约50%;在两轮车及换电市场,软包电池渗透率也稳中有升。

 

       高工锂电注意到,基于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激增带动软包动力电池出货增长,2021年以来,日本铝塑膜企业将其产能主要转向动力领域,上游供应紧缺叠加国产铝塑膜性能明显提升,国产铝塑膜市场供应需求进一步提升。

 

       再次,动力作为未来国产铝塑膜最重要的增量市场,日本企业仍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然而以镍、钴、锂为代表的上游原材料供应趋紧,价格高位运行将成为常态化,使得锂电池厂商不断承压,基于成本管控、供应链维稳需求,实现铝塑膜的国产替代是大势所趋。

 

       据悉,目前已有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在PHEV电池上开启国产铝塑膜的导入。在软包动力电池供应规模日渐增长的大背景下,国内铝塑膜生产企业的成长通道将进一步打开。

 

       如果将视角再拓宽,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重要研发方向,产业化进程也在提速。


       国际上,包括日产、丰田、本田、大众、宝马、奔驰、福特、Stellantis、通用、现代等国际主机厂均在布局固态电池技术,并制定了固态电池车型的量产时间表。国内方面,包括上汽、广汽、北汽、长城、东风、蔚来等本土主机厂也在通过投资或自主研发方式布局固态电池技术,并积极推进固态电池在商业化应用。

 

       考虑半固态和固态电池的抽真空、压实等工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软包是固态电池形态的首选,这也将成为铝塑膜未来巨大的增量空间。

 


锂盾的前瞻谋局


       善弈者谋势,布未来之局。

 

       短短几年时间,锚定市场方向的锂盾材料发展迅速,对铝塑膜上下游业务展开全面布局,已实现从技术、材料、自动化装备的全面国产化发展。与此同时,资本的助力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也为锂盾材料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夏文进意识到,铝塑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化,一定要从根源,从工艺技术、基础原材料层面打破日本企业的卡脖子限制封锁。

 

       以此为核心,锂盾材料在成立之初就走出了与日韩铝塑膜干法、热法工艺截然不同的第三种工艺路线——非极性微波锚固工艺,结合物理微波与等离子体的化学锚固方法,生产出具有优异深冲、高阻隔性、高绝缘性、耐腐蚀性能的铝塑膜产品。 



       从原创技术,到原材料再到装备,公司完全独立研发,这也让锂盾材料在制造运维环节及成本管控环节,有着区别于传统铝塑膜的优势,率先挺起了中国锂电铝塑膜敢于与日韩主流同行争雄的大旗。

 

       与此同时,在太阳能背板行业由小至大再到激烈厮杀的经历,也让夏文进深谙商业棋理。其在战略规划初期就将技术、产能视为重中之重,依托资本及地方政府多重助力,让其得以在持续加大技术研发的同时,快速扩大产能规模。

 

       在夏文进看来,一方面,对于重资产属性的铝塑膜产业而言,规模效应以及良品率能够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一旦市场成熟化应用,企业之间的比拼最终将会回归到拼成本、拼规模、拼利润上来。

 

       另一方面,市场对于铝塑膜的需求量在持续增大,但囿于行业付款条件苛刻,导致铝塑膜企业需要更大的资金铺底。如若出现资金链断裂,企业面临淘汰的风险也将增大。因此,终端市场对于国产铝塑膜的选择也会更加重视与谨慎。

 

       截止目前,锂盾材料已经完成三轮融资,获得国内外多家顶尖投资机构的战略入股。在产能布局上,得益于长兴政府助力,锂盾材料快速建成高标准厂房58000方,占地112亩。产能设计2亿平方米,预计2022年底实现产能1亿平方米。

 

组合式市场打法


       分析认为,与隔膜国产化进程类似,随国产技术进步,国产铝塑膜将逐渐从中低端领域向高端及动力领域渗透。

 

       需要注意的是,高端动力和数码产品仍以进口铝塑膜为主,国产铝塑膜大规模导入仍需时日,部分国产铝塑膜企业为保生存只能暂时在门槛略低的应用领域内卷拼杀。

 

       作为异军突起的铝塑膜企业,夏文进的市场打法非常清晰,即:向低端市场要规模,向中端市场要利润,向高端市场要技术,形成组合式打法。抓细分市场标杆企业,不断开发新应用领域。

 

       目前,锂盾铝塑膜产品在电子烟、小动力等市场的供应持续上量;并在中大型3C数码电池企业取得突破,启动批量化供应;在储能市场已经完成产品技术验证;在动力领域的验证进程也在加快。

 

       高工锂电获悉,今年4月,锂盾材料完成了消费电子领域标杆企业亿纬锂能铝塑膜产品的批量交付。在此之前,锂盾铝塑膜产品还实现了固态电池黑马企业的批量供货。

 

        同时,夏文进还提出,公司将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开发新产品,形成细分领域的拳头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可以确定的是,铝塑膜国产化替代已经处于市场爆发前夜,在电子烟、数码、二轮车、储能等市场加速渗透,并向动力电池、固态电池市场进口替代方向进发。

 

       对于国产铝塑膜企业而言,只有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突围“价格战”、步入“价值战”,从产业长远发展,才能实现中国铝塑膜品牌的价值引领。

 

       而在风口来临之际,锂盾材料已经做好战略部署,有望在国产铝塑膜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来源:高工锂电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