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速新征程!天合光能中标山东省2022年度海上光伏项目
发布日期:2022/6/30
我国拥有18000公里绵长的海岸线、299.7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可利用海域超300万km2,理论上可发展近700GW海上光伏。近年来,浙江、山东、辽宁等近海地区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海上光伏发展,光伏发电正向着一个新的场景迈进。
近日,山东能源局公示了2022年度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竞争配置中标企业,天合光能赫然在列。值得一提的是,这已不是天合光能第一次在海上光伏相关项目中获得认可,早在2017年,全球首个海水渔光互补——广西防城港80兆瓦项目中,就有天合光能的身影。
01
广西防城港80兆瓦项目项目位于广西省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栏冲村,由广西防城港西江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全球首个海水渔光互补光伏项目。项目规划装机容量80兆瓦,主要在海水养殖池的大棚顶部铺设光伏组件进行光伏发电,光伏大棚下修建海水养殖池养殖对虾等海产品,实现发电养殖双效益。
该项目将利用海水进行对虾等海产品养殖,因此对光伏组件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水面光伏项目,面临高温、高湿的环境影响,难以避免出现PID现象;其次,海水更易产生盐雾,特别需要抗腐蚀;另外,水面增加了前期安装施工和后期维护的难度等。综合以上的要求,部分项目中采用了天合光能的高效双玻单晶组件。作为首个海水渔光互补光伏项目,该项目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是西江集团对光伏产品技术进步的认可,对天合光能的认可。
02
不止海上光伏,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我国将推动大型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加快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进光伏电站开发建设,优先利用采煤沉陷区、矿山排土场等工矿废弃土地及油气矿区建设光伏电站。
同样的,天合光能解决方案也不止于单一场景,以天合光能112MW青海大柴旦太阳能项目为例,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250亩,正是处于荒漠无人区,建成投用后,每年可提供绿色电能约22万兆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万吨。天合光能670W系列超高功率组件以实际案例将无人的荒漠变成光能绿洲,盘活光照土地资源。
在安徽濉溪县南坪镇任楼煤矿采煤沉陷形成的1500余亩水面上,天合光能12万余块高效双玻组件正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预计并网后的25年中,该电站总发电量约为10.91亿千瓦时。既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又提供清洁电力,达到“渔光互补”一体化,同时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开发利用探索出一条新路。
03
在高速公路旁,在撂荒的河滩上,在茶园绿地,在畜牧草场……天合光能的脚步遍及祖国大江南北,无论青山脚下,戈壁荒漠,还是城市屋顶,农家村舍,天合光能正不断播撒绿色能源的种子,帮助更多光伏产业绿色低碳新应用场景落地加速,驶入推进低碳发展的快车道。
作为大基地场景解决方案领军者,天合光能因地制宜将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带给越来越多的用户,不断突破创新,降本增效,在光伏系统解决方案发展进步的篇章中提供更优解,为更多光伏新场景赋能,为零碳新能源未来贡献力量。
来源:天合光能系统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