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千里!TCL中环:上半年营收317亿同比大增80%
发布日期:2022/8/25
8月24日,全球顶尖光伏制造商---TCL中环(002129.SZ)正式对外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报告。财报显示,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6.98亿元,同比增长79.6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17亿元,同比增长92.1%。
(2018年上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营收表现)
能源一号也注意到,上半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49.49%,下降了9.92个百分点,公司存货周转天数降至24.19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全面下降。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上涨了18.85个百分点,至9.95%。企业运营水准再度提升。
上半年,TCL中环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为117.86亿,同比大增80.1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1亿,同比增长32.21%。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高达87亿,同比增长67.87%之多。
就新能源光伏业务板块: TCL中环在积极扩张 G12 先进产能。光伏发电经济性驱动终端需求上升,高功率、高效率产品有效降低光伏发电 LCOE, 终端市场快速向大尺寸切换,公司加速优势产能扩产,截至 2022 年 6 月底,单晶总产能 提升至 109GW,销售规模同比提升24%。全球市占率为25.3%。
晶体环节, 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宁夏中环 六期项目)的产能继续扩张;晶片环节,公司在天津和宜兴年产 25GW 高效太阳能超薄硅单晶片 智慧工厂项目(简称“DW 三期”)和年产 30GW 高纯太阳能超薄硅单晶材料智慧工厂项 目(简称“DW 四期”)都陆续投产。公司持续提升 G12 单晶硅片供应能力和工业 4.0 能力, 提高了满足客户柔性需求、定制化产品的能力。
在晶片环节上,该公司也通过细线化、薄片化工艺改善,硅片 A 品率等方面实现大幅提升,同硅片厚度下公斤出片数显著领先行业水平;企业通过持续优化资本结构, 提升运营效率,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面对上半年多晶硅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 公司通过长期构建的良好供应链合作关系,较好地保障公司产销规模提升,同时,有效控 制存货规模,降低短周期波动下的经营风险。
目前,TCL中环的单位产品硅料消耗率同比下降近 6%,单晶炉月产能力提升 19%;晶片环节,硅片 A 品率大幅提升,同时持续推进细线化、薄片化等项目,同硅片厚度下公斤出片数提升 19%,保障产品盈利能力。
组件电池业务方面,上半年实现营收47.6亿。在江苏地区,TCL中环旗下公司的 G12 高效叠瓦组件项目产能实现 8GW; 天津地区投建的 G12 高效叠瓦组件项目(一期)产能实现 3GW。同时,基于对于下一代差 异化电池技术拓展的思考,在江苏地区建设完成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行业领先的年产能 2GW G12 电池工程示范线。 基于 MAXEON 公司拥有的 IBC 电池-组件、叠瓦组件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优势,与公 司的制造文化相结合,通过协同创新、联合创新,进一步提升了公司整体全球化的商业竞 争优势,为公司制造全球化奠定基础。
半导体材料业务板块:公司的抛光片及外延片产品出货面积同比增长 76.2%,其中 8-12 英寸同比增长 107%。在产销规模和产品结构方面,2022 年公司抛光片、外延片产品出货量大幅提升,产 品结构优化升级,在新能源、汽车电子、物联网等应用领域保持快速增长。截至报告期末 已经形成 6 英寸 60 万片/月,8 英寸 87 万片/月、12 英寸 22 万片/月产能。
并且,公司在供应链建设方面与供应商及客户联 动,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打造多元化供应链体系,深度融入全球半导体价值链。
TCL中环也全力加速全球化营销网络搭建,提升国际化业务拓展能力,按照公司国际化战略强化海外布局, 持续提升全球客户服务能力。
现代制造业转型方面:人均劳动生产率继续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持续提升、 原材辅料消耗得到有效改善,工厂运营成本持续下降;并有力的推动了各类产品的产销规 模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在技术研发和客户认证方面,技术先行,秉持“提质增效”及“创新突破”并行原 则。一方面,传统产品如 Power、CIS 基于已有国内领先地位优势,进一步规模化量产并 扩大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19nm 以上产品已步入客户量产供货阶段。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高达16.3亿,占营收比重的5.2%。同比增超过55%。
在制造管理方面,公司持续提升产品的商业化竞争能力,通过产能扩充,产品结构 优化,结合工业 4.0 制造模式转型,提升品质管控能力和全流程成本的控制能力,进而提 高产品盈利能力。
新能源光伏产业 随着光伏能源属性逐步凸显,全球光伏装机市场持续向好,光伏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但 2022 年上半年,由于新能源投资加速、印度市场提前囤货、俄乌冲突加剧欧洲能源短 缺等因素影响,多区域市场阶段性超预期发展,原材料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叠加阶段性的 物流成本上升、汇率变化等因素,导致产业链各环节成本上升。
来源:能源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