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能链智电如何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领跑
发布日期:2023/2/17
庐表示,其认为中国新能源行业未来是具有确定性高增长的,同时这个行业也是有着相对分散的本地化市场,需要标准化的规范服务。
编者按:新能源汽车与智慧能源相关领域的投融资是中国科创市场近年来持续升温的热点。2022年6月,中国公司能链智电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充电服务企业。2023年1月上旬,能链智电的母公司能链控股宣布,完成9亿元人民币系列融资。FT中文网《高端视点》采访了由投资人转型为企业管理者的能链智电总裁兼CFO吴雪庐。以下为采访文字实录。
FT中国网:由投资人变为企业“带头人”,请您谈谈是什么原因让您下定决心躬身入局,加入到能链智电的?
吴雪庐:首先,我跟能链相熟已久了。2021年,我曾参与贝恩对能链的2亿美金投资,主导贝恩投后对能链的支持和赋能,并作为瑞思的CFO牵头推动了能链智电在2022年的上市。
其次,在合作过程中,随着了解的深入,我越发认可能链智电这家公司。尤其是从董事长戴震和CEO王阳身上,我感受到开阔的行业视野和格局,以及创新和可落地的商业思维。他们让我坚信,公司的未来发展是大有前景的。
此外,中国高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是我做出加入能链智电决定的一个大背景。截至2022年12月底,中国新能源车的保有量达到1310万辆,单月新能源新车渗透率已经达到30%以上,拥有全球60%的新能源车和70%的充电量。
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仍将保持高增长。目前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是220辆,这个数字在欧美国家大概是600-800辆的水平。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从现在的1310万辆增长到1.2亿辆。
在这个产业基础上,能链智电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充电服务龙头,建立了第三方充电服务网络,服务上百万C端用户和80%的主机厂,对接腾讯、支付宝、高德等主流渠道,连接了90%充电运营商、4.5万座场站和43.4万把充电枪,充电总量约占全国充电量的19%。有理由相信,在高增速的新能源赛道,能链智电一定会凭借先发优势获得更好的发展。
FT网:从投资人身份的转变看,您如何展望整个行业的未来趋势?
吴雪庐:关于行业未来趋势的看法,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一是从底层的“车”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已经达到全球第一。截至2022年年底,新能源车保有量达1310万,单月新能源新车渗透率已超过30%,中国拥有全球60%的新能源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25.6%。预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900 万辆。
从长远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1.2亿辆。
二是从车需要的“充电”来看。充电设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必需的基建。
按照一根桩10万人民币的投入,意味着到2030年,这个市场将涌进万亿元级别的资金。如此巨大的投资,肯定不是某几家做到的,必然是数量庞大的充电运营商完成的。
另一方面,充换电基础设施高度依赖土地、资本等因素,随着未来三四线、乡镇市场的推进,会有越来越多拥有土地资源的资产方进场,市场会越来越分散。
比如各地的城投、环投、酒店集团、民宿企业等等,它们会成为充电市场新的数量庞大的参与者。
近两年,中国充电市场已经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充电运营商CR5(前5大企业市占率)从2018的87%降到了2022的67%,未来SME(中小型运营商)预计占比将会超过60%。
高速增长但日益分散的充电市场亟需专业服务商,来提供标准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服务。
总结起来,我们认为这个行业未来是具有确定性高增长的,同时这个行业也是有着相对分散的本地化市场,需要标准化的规范服务。
FT网:现在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充满着全新的发展机会。在2023年新年伊始,能链智电宣布完成了新一轮融资,您作为总裁兼CFO,是否可以就智慧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需求快速增长的充换电市场以及能链智电对自己的市场定位谈谈您的想法?
吴雪庐:我想先谈谈能链智电的定位。
首先,能链智电是轻资产的行业连接器,是最大的第三方新能源资产运营和服务平台之一。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为运营商提供选址、EPC、金融、运维、储能、售货机等一体化服务,并服务充电桩制造商、主机厂、车主、物流车队等等。
其次就是能链智电的实力。作为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能链智电现在服务80%主机厂,连接了90%充电运营商。截至2022年9月30日,能链智电已服务1282家充电桩运营商,并连接超4.5万个充电站、超43.4万把充电枪。2022年前三季度,能链智电总充电量达到1892GWh,总交易额(GTV)达18.61亿元人民币,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29倍、2.35倍。
FT网:在传统油、电行业数字化进程加速的趋势下,线下网络的拓展和深化应用,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意味着什么?NAAS下一步将要开发或满足哪些市场中还未被满足的需求?
吴雪庐:目前,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均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充电基础设施的增长仍然是低于电动汽车增长的。回看2022年,1至11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06.7万辆,同期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33.2万台,车桩增量比为2.6:1。
能链智电一方面持续扩大着C端用户入口的先发优势,另一方面,我们也从B端入手,为充电市场资产持有方提供一站式服务,为新进入市场的参与者做好全包服务,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优质供给。
我们认为中国充电桩市场在未来会越来越分散,各地的城投、国投、环投、商业地产资产持有方,如酒店集团、民宿企业等都会积极参与到充电市场中。但在这种分散的市场环境下,他们缺乏充电场站的建设运营经验,缺乏车主流量入口。在这方面,能链智电可以为他们提供从选址规划到买桩买电再到建设运营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让他们可以零门槛起步。
目前,公司已经与中国的大型央企以及泸州能投、国网长治公司等达成了深度合作,旨在推动充电场站的建设和运营。同时我们还与武汉环投展开合作,帮助他们代运营管理了武汉市的公共充电桩,实现了充电桩利用率和车主充电体验的大幅提升。
根据公司战略,能链智电是能源零售商+能源资产运营商,下一步,我们将主要在两方面发力。
在能源零售方向,能链智电将进一步通过数字化手段高效连接充电服务供需两端,扩大服务网络,并增加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以及餐饮、车后等非电服务占比。
在能源资产运营方向,为充电场站资产方提供选址、规划、EPC、运营、运维等一站式全包服务,以标准、专业的服务为资产方降本增效,扩大市场中优质场站供给。
总结起来,NAAS为市场和行业提供的价值是推动新能源设施的建设规范和服务流程标准化,提高新能源设施经营效率和增值服务丰富度。同时,在双碳背景下,我们也一直在积极探索储能和虚拟电厂新兴业务,提高绿色能源供给,同时参与大电网削峰填谷,助力能效提升和碳减排。
FT中国网:作为中国最大也是第一家上市的中国充电服务企业,能链智电是否有海外市场的布局或规划?
吴雪庐:相信这也是很多人所关心的一个问题。能链智电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是一定要出海的。能链的愿景是“让每个人都能用上绿色能源”,我们希望能为全球碳中和贡献力量。
中国是全球新能源赛道最发达的市场之一,能链智电在中国已经具有先发优势,出海势在必得。
目前我们在中东、东南亚、欧洲等市场都有考察,在不久的将来如果有更多的业务进展好消息的话,我们一定会及时跟市场进行分享。
来源: 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