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数智领储!海博思创净利同比增长1091%

发布日期:2023/7/5



      2022年可谓是储能市场爆发的元年。海博思创在这一年也是赚得盆满钵满。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了26.26亿元,净利润1.82亿元。


     当下介入储能系统集成的企业越来越多,有的是锂电、光伏企业进行业务拓展,有从工控领域跨界而来的。在群雄逐鹿的竞争格局中,我们需要找到企业核心技术的锚点,如此才能看清未来市场格局的走向。


      海博思创业绩高速增长的关键,一方面在于储能需求旺盛的行业性推动,另一方面也在于海博思创自身对于数字化、智能化储能集成技术的深入研发。


      从海博思创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海博思创是把数字化、智能化储能技术视为自身核心技术的锚点。其募投项目也在规划将投入2.86亿元构建数字化的技术研发体系。
可以说,储能系统集成的护城河就是数字化、智能化储能技术。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演进,储能系统也需要变得更加智慧。


     1
     收入、利润暴增,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的核心技术贡献最高


     2022年海博思创收入同比增长213%,净利润同比增长1091%,核心技术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97.57% ,相较于2021年占比的89.66%增长了近8个百分点。


     核心技术方面,海博思创招股书里列了8项,每一大项里面又分列了4-5点小项。这里我们稍加归类,可以发现其核心技术主要围绕着电池和电网两个方面,当然底层技术基础是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这和笔者之前在《电池、电网、数字化,储能系统集成商的三条战线》一文中提炼的核心技术能力框架总体上是一致的。


           

      电池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电池的一致性。这方面除了基本的电池管理系统之外,海博思创还研发了云电池管理CBMS技术和电池簇级均衡技术。



      当多个单体电池组合在一起构成电池簇时,单体电池的电压、电流和容量存在不一致性,呈现短板效应,将降低电池簇的充放电性能和使用寿命。


      电池簇级均衡技术通过精确检测单体电池的电压、电流和容量,控制电流的流动来使单体电池的电压、电流和容量保持一致,提高了电池簇的效率和可靠性,并延长了电池簇的使用寿命。实现了电池簇并联时,最大电压差≤20Vdc;电池簇并联时,冲击电流≤70A;电池簇并联时,均衡时间≤5min。


      电网方面,核心是要匹配电网的频率和电压状态,具备主动支撑电网的技术能力,同时还要根据储能系统内部状态进行动态分配,从而更好地提升储能系统效率、支撑电网运行。



      例如,在电网电压和频率异常时,基于功率协调控制技术和电网主动支撑技术,海博思创可以实现主动协调控制各储能功率单元,对电网的毫秒级出力支撑。


      经过第三方鉴定,海博思创储能功率协调控制器具备接入128台PCS的能力,产品具备一次调频、动态调压等暂态控制功能,响应时间≤20ms。


      基于大规模储能电站监控技术和能量管理技术,海博思创可实时监测、分析和计算整站电 池充放电能力、寿命衰减均衡性、温度均衡性,并完成动态调整电池剩余电量、运行功率动态分配、热管理设备运行等功能,实现了对百万数量级单体电池的能量 管理。


      此外,可提供调峰、调频、新能源消纳、电力现货计划曲线等电站高级应用策略,提高电站综合效率。


     不过海博思创招股书中并未提及构网型技术等主动支撑电网相关技术,而华为、阳光电源在今年都已在新产品发布会上推出了相关技术产品。


      为什么海博思创会将这些技术列为核心技术,视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储能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竞争壁垒两方面入手。


     首先是技术发展趋势,海博思创认为储能系统智能化控制技术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推进储能系统数字化建设可实现高安全、低成本、高效率三大储能技术发展目标,解决运维、盈利模式等环节发展缓慢等问题。


      经济性问题一直是困扰储能行业的难题。而数字化赋能可以改变储能电站的传统盈利模式,拓展电力需求侧响应、调峰辅助等业务,解决传统峰谷价差套利模式受限于峰谷价差难以进一步拉大影响盈利的问题,进一步扩大盈利空间。


      在提升储能运行效率方面,海博思创认为能源管理等环节的效率提升都需要依赖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储能电站的热管理、功率分配等功能,可以有效降低储能电站的自身能耗和电能的二次损耗,提升电站的运行效率。


      其次,行业的竞争壁垒或者说护城河是什么。


      海博思创在对技术壁垒的内容中阐述了突破相关核心技术不仅需要较大的资本投入,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研发积累、大规模生产制造经验的积累、大规模储能项目经验等多方面经验积累。


      那么这里面的经验,特别是储能项目的经验是如何转化成为集成商技术壁垒的?


      海博思创找到的核心技术路线是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对于系统集成商而言,最重要的壁垒在于是否充分利用好储能项目中电池及系统的运行数据,为后期构建完善的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电池系统集成等提供基础数据与技术支撑,从而开发出高安全性、高效性、良好经济性、长寿命、智能化的储能系统。 

         2

      数据将成为储能系统集成商新的技术壁垒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储能系统中的电池状态是一个黑箱。
这就意味着,如果储能系统集成商想要实现一个更好的运行控制状态、或者说提供一个更优质的运营服务,就需要依靠专业的监测技术去积累大量电芯及系统的运行数据,并建立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数据模型和系统运行算法。


      在有了数据、模型和算法之后,集成商就不再只是一个储能系统的制造商,而是一个让系统变得智能化的服务商。


      试想一下,一个可以清楚地告诉客户每一个系统内电池状态的集成商,并能够据此为客户提供更智能化的安全预警和精细化的控制算法,让客户从储能系统上获取更丰厚的回报,和另一个只是把系统集成交付给客户之后就万事大吉的集成商,肯定是前者更具备竞争力。


       以海博思创200MWh 储能电站项目为例,如仅以 SOC 估算精度误差单项指标评估:SOC 估算精度误差低于 3%,相比其他SOC 估算精度误差为 4%或 5%的储能系统产品,按照每天 2 个完整充放电循环,电站寿命为 20 年进行评估,海博思创的储能系统产品能够多放出 2,920 万度~5,840 万度电。客户将获得更多的电力交易收益。


       大规模投放装机的储能系统对于集成商来说,不仅仅是大量交付出去的产品,而是未来开发储能系统运行算法的原料产地,其中蕴藏的海量数据资源将成为集成商新的技术壁垒。


       从数据维度出发,未来衡量一个储能系统集成商的竞争力可能不能单看他的装机规模,更要衡量企业是否对储能系统运行数据进行了精细化的管理和利用。未来集成商真正开发利用起来的数据规模甚至要比其装机规模更加重要。


       更为重要的是,数据作为一种新形态的护城河,会随着企业交付项目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厚,也就是说数据这条护城河是动态的,是强者恒强的。


       海博思创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剑辉认为,大规模储能系统集成需要全面融合核心技术,确保系统具备高安全性、长寿命、低成本和高可靠性。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将成为推动储能大规模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该技术的发展需要储能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的整合。


       张剑辉在今年4月ESIE2023大会上公开演讲时对数字化、智能化储能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详细阐述。他以山东黄台100MW/212MWh储能电站为例,该电站内部有超过22.5万颗电池单体,通过电池数字化建模技术,构建机理模型和云端大数据的电池管理算法,基于海量运行数据训练模型,提升SOX算法估算精度及整站运行效率,辅助决策全站592个PCS功率调节分配,整站可用容量提升7.5%,直流侧超配容量减少7%,整站系统效率最高达到87.8%。


       3
      从海博思创募投项目用途来看当前储能竞争关键点


      向智能制造要产能交付能力


      现阶段处于产业发展的第一波爆发期,谁能占住最大的市场份额,谁才算是抓住这一波产业浪潮的机遇。在下游订单爆发之际,企业需要具备强大的快速交付能力,这背后就需要构建一套智能制造体系,提升产能效率和产品质量,并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交付成本。


      海博思创招股书中披露公司将募资2.99亿元来构建年产2GWh的储能系统生产基地。海博思创将购买搬运、焊接机器人和 AGV(无人搬运车)等自动化设备,应用等离子自动清洗、电芯自动涂胶、大功率激光焊接及自动检测新型生产工艺。同时利用电芯智能立体库、大数据平台技术,并引入MES 系统,以此实现数字化智能生产,并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行追溯。


      截至 2022 年末我国电化学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12.87GW,当年同 比增长 132.27%,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占比约 95.53%。新型储能继续高速发展,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13.1GW/27.1GWh,功率规模年增长率达 128%,能量规模年增长率达 141%。


      曾有行业人士表示:现阶段国内独立储能仍占据市场主流,在下游招标规模同比快速增长的当下,保交付能力至关重要。


     向数字化智能化要研发能力


      海博思创将募资 1.64亿元建立自有研发中心,购置先进生产检测设备和设计开发软件,建设规模化大数据平台,提升数据的存储、运算和分析的能力,并通过数据反哺研发,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


      同时海博思创还计划募资1.22亿元建设数字智能化实验室,目的是针对储能电池构建更全面的测试评价及应用分析体系。


      未来储能电池及系统需要适应多种多样的应用场景,适应不同负荷侧、电网侧的调度调节要求。


      基于新型储能电池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对电池评价分析技术和检测平台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从新型电池单体到系统的测试分析体系,并进一步考虑系统及实证应用工况。



来源: 数字时氪 作者:张丞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