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隐形富豪助攻100亿!弘元徐州追光之路坚定执著
发布日期:2024/10/5
无锡一位隐形富豪,悄悄在江苏徐州投资了 100个亿,到底怎么回事?
江苏是全国光伏制造强省,拥有完备的光伏产业链。2023年,江苏省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位列全国第一,户用光伏跻身前二,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二大分布式光伏市场。全省各市都在加力竞逐光伏赛道。
在这一背景下,徐州这两年加了在光伏产业上的布局。
作为省级重大产业项目,弘元新材料(徐州)有限公司以其“152亿级”和“徐州经开区30周年献礼项目”的身份,备受瞩目。而它背后的操盘手,就是无锡隐形富豪杨建良。
头顶“百亿级”光环,又与两大百亿级光伏企业为邻,在光伏硅料行业最为严峻的价格周期内如期投产,此后一路实现产能爬坡、稳定增长。弘元徐州的追光之路,坚定执著。
01. 百亿级大项目落地徐州
想象一下,一张电池片可以薄到什么程度?
“可以做到130微米,比一张白纸还要薄。”这是弘元徐州品质总监汤贵萍给出的答案。
在光伏行业中,N型TOPCon光伏晶硅电池的理论转换极限效率为28.7%,而目前弘元徐州量产的N型TOPCon电池片,其转换效率已从出片初期的25.8%提高到了26.6%,正向着极限值无限靠近。
“电池片转换效率的提升,意味着同样面积吸收太阳光发出的电量更多。”汤贵萍解释道,以20%转换效率为基础,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的转换效率,就可以为下游电站节约5%以上的成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更进一步。
随着光伏行业价格剧烈波动,技术路线纷争涌起,谁的光电转换效率更高一点,谁就能在市场抢得更大的价格优势和技术优势。
资料显示,弘元徐州是上市公司弘元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22年4月,弘元绿能与徐州经开区签订入区投资协议,5月便成立了弘元徐州,专注于单晶硅切片和高效电池片的研发、加工、制造和销售。
而弘元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一体化项目是徐州市近年来重点招引的百亿级大项目之一。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52亿元,用地1100亩,预计建设标准化工业厂房、动力厂房、仓库、办公配套等60万平方米。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到3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6000个。
项目分为三期建设:
一期投资25亿元,用地200亩,建设年产25GW单晶硅切片。该项目于2022年8月16日开工建设,厂房长470米、宽152米,为行业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切片车间。
二期投资75亿元,用地500亩。2023年6月,弘元徐州16GW N型TOPCon高效电池首片成功下线,二期满产后,电池片产能占市场的5%;
三期投资52亿元,用地400亩,建设年产12GW电池片产线,三期满产后,弘元徐州的电池片产能在市场占比可提升至8%左右。
弘元电池片转换效率提高0.8个百分点的背后,是技术团队无数个日夜的反复论证、比对、精进的结果。
依托母公司弘元绿能的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布局,弘元徐州正与下游电池片组件公司、电站等合作伙伴携手创新,围绕N型电池片的大尺寸化、薄片化、细线化发展趋势,持续加大工艺优化和技术创新,不断突破现有指标。
经过2023年下半年的持续产能爬坡,目前,弘元徐州电池片月产能已超过1亿片,入库良率超98%,量产转换效率可达26.6%,不仅稳固了其行业领先地位,更为徐州光伏产业的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02.豪砸500多亿布局“一体化”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和政策的支持,光伏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凭借敏锐的目光,弘元绿能董事长杨建良早早就把握了这一时代机遇。
弘元绿能前身是有“小隆基”之称的上机数控,相信光伏人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上机数控最初名为上机磨床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江苏无锡。其董事长杨建良出生于1969年,江苏无锡锡山人。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杨建良与别人一起承包经营了无锡雪浪制冷设备厂的金工车间,积累了一些资本。
2002年,作为机械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杨建良决心打破中国高端装备严重依赖进口局面,以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高端智能装备企业为愿景,从而创立无锡上机磨床有限公司。
两年后,世界光伏元年到来,杨建良带领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制造出光伏晶硅磨面、滚圆专用机床等多款光伏晶硅专用加工装备,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
2011年1月,上机磨床变更为“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走向更加规模化、社会化的全新开端。以科技创新和大量行业实践为支撑,经过五年努力,上机数控成功研制出数控金刚线切片机,不仅大幅降低了晶硅切片的成本,还显著提升了切割效率,从而在设备制造端为中国光伏行业的降本增效作出了重要贡献。
到了2016年,光伏行业迎来了硅片切割技术的革新——金刚线时代到来。上机数控凭借其在数控金刚线切片机领域的技术优势,于2018年在上交所顺利上市,并形成了“以高硬脆材料专用加工设备为核心、通用磨床设备为支撑”的业务体系,多项核心技术突破技术垄断,实现了通用磨床产品系列的全面覆盖,使其在高端装备市场的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
在光伏产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杨建良也不甘心一直看着“大哥们”吃肉,自己喝汤。上市后的第一年,弘元绿能再次转型,其子公司弘元新材料(包头)有限公司成立,正式进军光伏单晶硅材料生产领域。
2022年,是上机数控大手笔扩产的一年,三个项目就砸了418亿元——
当年2月,公司公告称,拟在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投资118亿元建设年产15万吨高纯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晶硅生产项目;
6月,公司公告称,拟投资约148亿元在包头建设年产40GW单晶硅拉晶及相关配套生产项目;
8月,公司披露,拟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包括年产25GW单晶硅切片及年产24GWN型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预计总投资金额为152亿元。
至此,上机数控已形成了包括硅料、单晶硅片、太阳能电池的产业链体系。2022年,上机数控单晶硅片出货量31.18GW,同比2021年单晶硅片出货量17.41GW,增长79.09%,成为公司核心业务。
但上机数控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选择在2023年进一步扩产。
2023年,上机数控宣布,公司名称变更为“弘元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超4亿元。同年4月,公司公告称,拟投资50亿元在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投建年产16GW光伏组件项目。该组件产能建设完毕,上机数控的产能布局便覆盖光伏产业链中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个主要环节,形成产业链一体化的格局。
2024年上半年,光伏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在行业供需失衡持续扩大的影响下,弘元绿能选择迎难而上逆势扩产。4月26日,弘元绿能发布投建光伏电池项目公告,拟在包头市青山区投资建设16GW光伏电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预计达55亿元,一期建设10GW光伏电池项目,预计于2025年投产;二期建设6GW光伏电池项目,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推动项目进度。
从上机数控到弘元绿能,从最初的单一装备制造商到材料商再到产业链集成商,弘元绿能的追光之路,正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03.三大光伏巨头“会师”徐州
回望弘元徐州落地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关键字——快:
从宣布投资到开工建设,1天;
从正式开工到单晶硅片、电池片首片下线,不到1年……
快,是光伏行业激烈竞争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2023年,我国光伏产业链在呈现出满满活力的同时,也进入了一个更“卷”的时代。对于身在其中的光伏能源企业来说,早一点出货,快一点跑过“跌势”,是筑底企稳的战略之选。
快,更是基于徐州对项目落地发展的一贯效率意识。“地面平整、基础施工、钢结构吊装、设备进场、通线试产……每一步、每一个节点都历历在目,至今难忘。”徐正是徐州经开区驻弘元项目的专班“店小二”之一,200多天的时间里,他驻守工地、专班服务,全程见证了弘元徐州从一片荒地到现代工厂的点滴变化。
“拿地即开工”常态化实施;成立联合服务专班驻点服务,确保“时时有人,事事有人”;“全天候”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堵点,“清单化管理”销项推进……在徐州,这不仅仅是弘元徐州项目,也是每个重大产业项目的服务“标配”。
谈及选择徐州的原因,弘元徐州副总经理张鹏飞一语中的:“徐州有投资布局落子的优越区位、政策叠加的战略优势,也有发展产业的肥沃土壤、赋能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
“弘元徐州基地是弘元绿能光伏全产业链布局的关键一步,借助徐州经开区的相关政策及产业配套优势,徐州基地稳步发展,有力助推了弘元绿能加快构建‘高端装备、晶硅材料、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电站开发’绿色能源产业体系。”无论是弘元绿能董事长杨建良、总经理杨昊,还是公司其他高管,都对徐州光伏产业基础予以肯定,对在徐州的布局发展寄予厚望。
以弘元徐州为参照点,向北不到1000米,是硅料“龙头”协鑫科技徐州基地;向西南不到4000米,是另一家徐州本土光能名企江苏中润光能总部所在地。可以说,随着弘元徐州的落子,协鑫系、中润系、弘元系三大光伏巨头,在徐州城东正式“会师”,进一步强化了区域光伏产业集群效应。
为深化行业合作,促进协同发展,4月30日,徐州市光伏行业协会应运而生。根据该协会初步统计,全市现有光伏制造、光伏发电及分布式发电与储能等光伏工程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40余家,全产业链企业100余家,形成了“硅料硅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光伏电站(光伏应用)”及辅材辅料和光伏设备等完整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随着弘元徐州的成功落地,徐州在光伏产业的浪潮中“光”速崛起,成为全国光伏发展的新引擎。展望未来,弘元徐州将继续扎根徐州,积极拓展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条,为徐州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发展壮大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苏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