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大独立储能电站!远景射阳储能电站每日进账百万元
发布日期:2024/10/10
今年,江苏省守住了不发生“拉闸限电”的底线,在独立储能领域实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里程碑。
其中,江苏最大独立储能电站——远景射阳储能电站40天收益4000万元,平均每天收入100万元,打破了长久以来困扰行业的盈利魔咒。
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进步,储能企业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储能价值还有待思考。
今年,全国都经历了一场创纪录的持续高温天气,夏日高温加剧民众的用电需求,用电量也随之攀升,各地拉闸限电的消息也层出不穷。
2024年进入7月酷暑以来,江苏省用电负荷7次创新高,17次突破1.4亿千瓦,最高负荷达1.47亿千瓦,同比增长11.3%,较去年最高负荷增长近1500万千瓦。
图源 :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能源局江苏能监办
在可预见的电力需求高速增长和供应缺口矛盾下,江苏省未雨绸缪,早早就以储能为抓手,密集出台政策。江苏省以“十四五”全省储能规划为引领,从去年7月起,密集出台了近10份关于加快推动全省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形成“总体规划+若干措施+实施方案+项目推进”总体布局,促进了储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江苏省又大规模发展新型储能应急顶峰,早早拉响了“7.15”电力保供警报。2024年3月,江苏省发改委在《全省支撑性电源和电网侧储能项目推进会》上,确立了“7.15”并网项目作为电力保供政策保障性项目的地位,并大力敦促项目加速落地。
随着“715保供项目”建成并网,现阶段江苏省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已达到5.4GW,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提前3年完成“2027年5GW”的装机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40个储能项目中,由远景能源投资、建设、运营的盐城射阳250MW/500MWh储能电站(下称“远景射阳储能电站”),作为江苏最大的独立储能电站,创造了最高的交易收入。射阳电站7月中上旬全容量并网以来,40天收益达4000万,位列全省第一。每个月收益比平均值高30%,平均每天交易收入比第二名要高出约15%,折算下来全生命周期电站收益比其他电站高出约1700万元/百MWh。
新型储能在今夏获得的巨大利润,意味着中国储能市场的价值也将走向市场化驱动和交易价值的呈现。储能将参与到电力现货市场,通过更好地捕捉电价差来实现储能的核心价值。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CEO田庆军在今年9月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光储充大会上表示,储能未来最重要的场景是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用户可以通过储能这一“绿电银行”峰谷套利。
储能不断发展,也为储能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卷价值”而非“卷价格”。
东海证券的数据显示,2023年储能系统月均报价下降40%,其中2小时和4小时储能系统报价分别较2022年下降44%和47%,近乎腰斩。该机构认为,储能行业低价竞争现象短期仍将延续。以储能电芯企业为例,自2023年以来,除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大巨头实现营利双增,其他企业的净利润均出现大幅滑坡。
持续下探的价格不仅将企业推至经营困境,更为产业发展带来安全隐患。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表示:“中国的储能企业,大部分产品毛利率非常低,也没有后续的资源和经费再投入研发,安全隐患时时存在。”
关于如何实现“价值内卷”,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技术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CEO田庆军认为:“只有产品和技术创新,很难避免同质化现象。只有通过全栈、全链、全周期服务,才能实现差异化创新。”
储能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电网的“稳压器”,也是用户的“绿电银行”和电力市场的“交易员”。储能通过连接能源端,并具备交易属性,可以调峰参与电力市场,通过更好的交易策略实现盈利。
这与欧美的经验相吻合,新能源的大幅供给波动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交易机会。
展望未来中国市场,虽然当前储能仍是依赖政府的补贴或短期政策支持,在固定电价交易市场中实现价值,但未来它更将参与到电力现货市场中,通过更好地捕捉电价差来实现价值最大化。
服务的价值创造比产品更重要。储能企业只有从全生命周期的维度来为客户创造价值,通过价值创造来突破“内卷”。
来源:储能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