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中国通建唐令华: 做新能源是人生之大幸
发布日期:2024/11/1
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通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提出“大双碳”布局,向着中国绿色安全数字基建领军企业的目标一路前行。
树影随风皆秋色,十月首都,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通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唐令华先生共话新能源未来。
01 逐“绿”转型,向“新”而行
2024年,为了深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电信“云改数转”战略,中国通建提出了“中国绿色安全数字基建领军企业”的新定位。
唐令华表示,该定位对企业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指明未来方向。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转型发展之路;积极推动业务、技术、模式等不断突破,走守正创新之路。
第二,指明发展重点。聚焦“4+X”布局,重点发力大双碳、大安全、大数融、数字基建四大领域,持续推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向“新蓝海”出发。
第三,指明科创关键。充分发挥央国企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以科技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近年来,中国通建的新能源业务从能源基建拓展到了光风储的各个领域,2020-2023年实现了77.8%的复合增长率,目前业务收益率已达到229.16%。唐令华指出,“新能源业务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公司整体的统筹规划。”
第一,制定滚动规划和技术标准。2024年中国通建正式制定上报了2025至2027年绿色发展滚动计划,积极深化“1248”绿色发展模式,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发展,以绿色化牵引数字转型。
第二,加强组织领导和团队建设。一把手统筹指挥,分管领导具体主抓,成立大双碳发展营销体系行业攻坚团队,提供组织人才保障,保证有人管、有人做。
第三,提升产品研发和服务支撑能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双碳软硬件产品,逐步建立从标准设计、施工、监理、维护到能源管理、绿电销售、双碳检测认证等的一体化服务支撑能力。
第四,扩大生态圈和市场布局。在扩大生态圈方面,中国通建坚持开门办企业,不断扩大合作伙伴队伍;在市场布局方面,重点聚焦双碳产业的三大板块,七个环节,五大领域。
三大板块是碳排放、碳管理、碳移除。七个环节是能源供给,能源消费、碳核算、碳监测、碳交易、碳金融、碳汇和碳固态。五大领域则是包括国网南网五大六小在内的,交通运输、地产、建筑、工业制造、信息通信等领域。
第五,推动模式机制创新。在企业模式方面,积极推动双碳业务进入公司发展主流程,打通科创产品各环节,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在商业模式方面,大胆探索EPC加运维、供应商加EPC、资源服务加EPC等创新模式。
02 培育新动能,破解新难题
“新能源行业的势头很旺,但过于分散没有秩序。而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新动能大于新困难。”唐令华认为,目前新能源行业存在着三大机遇和四大挑战。
第一个机遇是市场需求。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爆发和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全球经济社会对能源尤其是新能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为行业提供了无限发展的空间。
第二个机遇是政策支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国内外各类支持政策、产业规范和发展目标也相继出台。
第三个机遇是技术创新。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领域的技术创新风起云涌,不仅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还降低了生产成本、维护成本,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有机遇就有挑战,行业还存在着四大不可忽视的挑战。
首先是技术挑战。新能源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离人民的期待有距离,有很多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
其次是供给挑战。目前新能源发展已有了很大的规模突破,但存在发电波动性和供应不稳定问题,导致电力供应紧张和弃风弃光的矛盾并存。
第三是竞争挑战。新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无序,部分地区重复建设、消纳问题突出。各大企业纷纷加大投入,相继推出更高性能、更高品质的产品来争夺市场份额,价格竞争呈劣化趋势,导致一些企业赔本赚吆喝,可能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所影响。
第四是基建挑战。新能源基础设施总体上可观,但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特别是充电设施、智能电网等设施的不足限制了新能源产品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03 新时代下的“通信+新能源”
“我们喜欢讲未来产业,而未来能源是核心中的核心。世界的本质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过去大家常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现在我越来越感觉到世界的本质是能源,物质离不开能源,信息离不开能源,AI的尽头也是能源。”
在唐令华看来,人工智能是通信与能源最大的结合点,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促进行业发展,如何找到相互融合的跨界合作方式是最重要的。
一是跨界组织合作。通过成立联合实验室和发展联盟等来找到跨界合作的路径方式。
二是跨界研发合作。通过与高校、科研单位、设备厂、芯片厂等合作,协同开展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应用产品推广,共同推动标准制定,共同申报重大专项。
三是跨界业务合作。与北京绿交所签署协议,探索在碳汇、碳交易等方面的合作;与国家气象局温室气体和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合作,探索通过构建新能源电力系统、搭建虚拟电厂等方式推进数字化治理;与广东越秀集团等企业合作,涵盖一体化服务全流程。
在追求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中国通建将通信与新能源、智能与可持续结合的主题贯彻到方方面面,从四个“度”出发确立了“大双碳”布局的重点举措。
提升高度,从更高维度出发进行业务拓展和布局。中国通建致力于发挥对国家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保障作用,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科技含量与话语权。
扩大广度,进行多维度的延伸和拓展。在业务上,加大一体化服务拓展力度;在规模上,进行全域拓展,尽可能推动产品和业务向全国甚至海外延伸。
强化深度,不断深耕新能源行业。从弱电到强电,从传统业务到AI节能,从设计、施工、维护到应用、运维、交易,中国通建积极研发、不断深耕。
加快跨度,进一步促进跨界融合。在提升自身一体化服务能力的同时,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协作,进行技术融合、科技创新和业务拓展,比如节能、储能、绿能、碳等方面。
04 把握优势,赢取胜势
作为国内领先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中国通建拥有深厚的行业经验与技术积累,也有着卓越四大优势。
第一个优势是一体化服务能力。中国通建从标准到设计、施工、监理、维护,有着平台管理一体化的优势。
第二个优势是全域优势。中国通建是全国性企业,在全国31个省都有分支机构,各地区项目部可以进行及时高效的现场维护,拥有全域服务的优势。
第三个优势是市场化服务优势。中国通建虽是国资央企,但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机制务实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善于依靠市场竞争开拓业务。
第四个是资信优势。中国通建有75年历史,历史上有十余年的军队服务经历,为公司奠定了严细管理的基础,带来了可信、可用、可靠的长期信誉,也将团结奋进、不怕苦不怕累的企业文化深植于每一个通建人心中。
从传统的通信建设公司蝶变为数字基建公司,中国通建不仅依靠自身优势,更懂得如何与时俱进。
做好市场洞察,了解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和发展机遇空间,有针对性地谋划发展战略。
强化科技创新,要通过科技创新抢占先机,夺取行业发展制高点,赢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扩大协同拓展,企业自身要完善营销体系,做好市场拓展,还要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把新能源行业的市场蛋糕做大。利用发展机遇,与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合作,让“大双碳”业务延伸到海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做新能源是人生之大幸,发展新能源是中国通建的战略方向。我们会坚定不移地做下去,成为行业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力争早日实现、也必须实现成为中国绿色安全数字基建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