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入市规则正式发布!政策巨变或催生抢装潮?新形势下如何抢占赛道?
发布日期:2025/2/11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以2025年6月1日为节点,新能源项目被划分为存量与增量项目,推动新能源行业全面市场化。已有机构预测后市或受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影响出现“531”抢装。分界线已经划下,在投资逻辑即将彻底重构的形势下,如何剖析其中的机遇与挑战,光伏从业者又该如何抢占新赛道?
政策核心
差异化机制加速行业洗牌
机遇与挑战并存
入市的新老划段和分类施策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其中:
存量项目(2025年6月1日前投产):通过开展差价结算,实现电价等与现行政策妥善衔接。
增量项目(2025年6月1日及以后投产):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根据国家明确的各地新能源发展目标完成情况等动态调整,机制电价由各地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确定。
“老项目老办法、新项目新办法”的安排,能够在保持存量项目平稳运营的同时,通过市场化方式确定增量项目的机制电价,有利于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新形势下,“稳存量”、“扩增量”,关键在于“提质量”。
存量项目提质增效
技术改进实现效率与成本双突破
在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时期,新能源电量优先获得消纳,电价遵循政府定价,多数存量项目还能领取补贴,收益预期稳定且可观。但加入电力现货市场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曾经的保量保价政策已成过去式,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和投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
存量项目的差价结算机制(市场价低于机制电价给予差价补偿,高于机制电价时扣除差价)虽有收益下限保障,但想要获得可观的收益,技术改进提升发电效率,促使老旧项目“提质增效”,已成为新形势下的又一蓝海需求。
天合光能早早便有光伏技改落地实例,实现效率与成本双突破。去年,国际知名检测机构SGS对天合跟踪位于山东的智能跟踪技改项目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证测试,实证对比显示,使用SuperTrack智能控制系统能带来3.24%的发电量增益,可为项目带来每年4.45万元/兆瓦的额外收益。AI算法的应用可实时追踪每排支架的最佳发电倾角,从而在跟踪支架的基础上额外再增发最高可达8%的电量,更进一步为电站增效将本,成就技改里程碑,重焕电站活力。
并且,天合光能3个月内4次打破光伏电池效率世界纪录,新一代n型i-TOPCon先进电池技术路线全面领先。其TOPCon组件兼具高转换效率与低衰减特性,全生命周期发电量提升5%-8%,显著降低度电成本,为投资商在竞价中提供“降本保利”的核心竞争力。
增量项目竞争加剧
供需紧平衡推动组件价格上涨
完全市场化竞价后,增量项目成本控制成为关键。头部企业凭借自身在成本管控、技术研发以及资源整合等多方面的深厚底蕴,不断巩固并扩大自身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愈发强劲。天合光能持续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技术创新,构建起了完善的产业链资源整合体系,从而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不断提升市场份额与行业影响力。
同时,根据《通知》,各地每年新增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与国家下达的年度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完成情况,以及用户承受能力等因素挂钩。超出消纳责任权重的,次年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可适当减少;未完成的,次年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可适当增加。动态调整消纳责任权重,预判高消纳潜力市场地域,需要广泛完善的渠道网络。
天合光能拥有行业内首屈一指的光伏全场景解决方案能力,长期积累的县域市场开发能力,我们拥有1500家以上优质代理商渠道,3000家以上工商业项目合伙人,15000家以上乡镇服务网点,完善的渠道,精准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投资建议,助力合适的区域布局项目,能够为当地投资商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
作为全球光储行业的领跑者,天合光能依托“N型TOPCon高效组件+储能+跟踪支架”系统化方案,实现LCOE(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全场景解决方案降本增效,具备低衰减、高双面率和高可靠性等优势的至尊N型720W系列组件+储能智能调度调节提升市场竞价能力,可助力投资商在竞价中具备更大报价空间,助力提升项目IRR,创造更大价值。
政策分水岭即行业分水岭,2025年6月1日不仅是政策节点,更是光伏行业从“产能扩张”转向“技术+服务”高阶竞争的起点。天合光能以先进的技术、完善的方案,优异的服务为基,通过技术迭代、产能协同与解决方案创新,持续推动组件市场供需优化。天合光能愿携手投资商合作伙伴,在市场化浪潮中抢占技术红利与资源先机,把握新形势下的黄金机遇,实现价值创造的跨越!
来源:天合光能产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