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势而变,掌握主动!正泰安能刘圣宾对话“新政”下户用光伏何去何从
发布日期:2025/2/27
2025年2月26日到27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2024年发展回顾与2025年形势展望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光伏企业等领域的代表齐聚一堂,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寻找新的机遇,开拓新的路径。会议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刘译阳主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处长李婷出席会议并致辞。她表示,光伏产业广阔发展的前景没有变;以技术创新引领光伏高质量发展的主线逻辑没有变;更好地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来解决行业发展困境的思路没有变。下一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将加大行业优势企业的培育支持力度。在防范相关风险前提下,用好行业自律这个手段,积极营造创新引领、质量优先的产业发展环境,统筹利用各类政策资源渠道,多维度打造优势企业,发展壮大的空间渠道,深化国际合作。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邢翼腾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光伏发电持续大规模建设、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光伏行业上下游仍面临不少挑战。分布式光伏方面,承载力不足的“红色”县区仍然较多,城市内的分布式光伏还未充分打开发展空间。他期待,全行业要以更坚定的信心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以更积极作为推动光伏行业可持续发展,以更大勇气努力破解行业发展阶段问题,以更大科技创新动力支撑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分布式光伏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发展按下“加速键”。截至2024年底,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3.7亿千瓦,实现了从“微不足道”到“举足轻重”再到“担当大任”的历史性转变。然而,装机狂飙的背后,建设开发欠规范、消纳能力不足等问题逐渐暴露,行业需尽快完成从“粗放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26日召开的2025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作《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政策分析》的报告,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行全面解读。她指出,《管理办法》的总体思路是支持发展和规范发展相结合,回归分布式光伏就近开发、就近利用、就近消纳的本质,促进分布式光伏增“量”提“质”,破解接网消纳主要矛盾。
2025年初,《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接连出台,以“规范化”和“市场化”为核心,为行业的发展方向、市场趋势,项目收益模式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明确了两大关键政策节点——4月30日(新老政策执行的分界点)和5月31日(增量项目全面入市的节点)。
“新老划断”政策倒计时下,行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抢装潮”。在对话环节中,正泰安能光伏星户用光伏事业部总经理刘圣宾表示,企业应理性应对“抢装潮”,聚焦现有项目的有序闭环而非盲目新增项目。“户用光伏不仅关乎能源转型,更关乎民生福祉。《管理办法》中也反复提及要切实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因此,企业在开发新项目时,要谨慎考虑户用光伏电站的建设周期,把握好并网的时间节点,避免因电价变动影响农户收益。”刘圣宾如是说。
“为减缓新老政策过渡期内的行业震荡,建议各省尽快出台电力市场化交易细则。行业企业也应加强自律,统一农户租金等各项标准,避免内卷式竞争。”刘圣宾呼吁道。同时,企业需提前探索、布局集中汇流、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创新模式。“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企业需要把握住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势而变,才能掌握主动。”
近两年,分布式光伏项目“四可”化改造已成为行业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早在《管理办法》发布前,江苏、陕西、湖北、江西、河南、安徽、山东等多个省份,均已对分布式光伏提出了“四可”功能的要求。如今,《管理办法》要求,新建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应当实现“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提升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电网承载力和调控能力。对于存量具备条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网企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资主体应当根据产权分界点,加大投资建设改造力度,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实现“可观、可测、可调、可控”,保障分布式光伏发电高效可靠利用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管理办法》中对于存量项目大多采取老项目老办法的政策,但‘四可’要求却同时覆盖了存量项目和新增项目,可见其重要意义。”刘圣宾表示:“‘四可’功能既可以提升电力系统消纳分布式光伏的能力,实现电网友好协同发展,也是分布式光伏未来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基础。”他呼吁主管部门尽快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明确设备选型、安装规范及权责边界,推动户用光伏系统有序地完成“可观、可测、可调、可控”功能的全面适配。
中国的“双碳”进程具备高度确定性。国家支持户用光伏发展的决心和政策力度不会改变。公开数据显示,国内户用光伏市场拥有超过1600GW的庞大容量,预计可安装户用光伏屋顶超8000万个,目前其渗透率仅10%左右。
“尽管短期内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长期来看,户用光伏仍具备稳定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刘圣宾表示:“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面对行业‘阵痛期’,企业更应该保持坚韧和定力,以实际行动促进分布式光伏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推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来源:正泰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