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幕墙到BIPV!江河集团发展历程
发布日期:2025/5/16
江河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全球高端幕墙第一品牌,占据了国内幕墙市场的最高份额,承接了众多国内外重大工程。
目前,江河集团旗下主要有建筑装饰和医疗健康两大业务板块,拥有江河幕墙、承达集团、港源装饰、港源幕墙、梁志天设计、Vision Eye Institution、江河泽明、江河华晟等知名品牌,业务遍布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建筑幕墙、室内装饰、光伏建筑、眼科医疗等领域位居行业前列。
01ONE 江河幕墙
1972年,江河集团创始人——刘载望,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市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里。在1990年时,18岁的刘载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东北工学院(现如今的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然而,在读大学期间,刘载望除了要靠自己赚钱念书,还需要担负家庭重任,赚钱给父亲治病。所以,刘载望一边在校学生会任职,一边还做起了许多副业,例如写小说,和别人合伙开饭店,包电影院等,这让他得以更早地接触社会。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地进行,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更是掀起了知识分子下海经商的浪潮。此时,拥有敏锐洞察力的刘载望,判断出未来社会就是市场经济社会,几年以后市场经济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平台。
1993年,经过大学三年的历练,尽管刘载望还没到毕业时间,但他却毅然选择放弃学业,开始自己创业,做起了石材生意。
之后,刘载望把握住时机,扎进了还处于空白市场的玻璃幕墙行业。1997年,刘载望成功中标了吉林省长春市交通大厦的幕墙工程,这一单让他足足赚了400多万元,成功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自此开始在幕墙行业扬帆启航。
幕墙,是建筑物的外墙护围结构,它并不承担建筑主体结构的荷载,而像一层“外皮”挂在建筑物外部,所以也被称为“悬挂墙”。幕墙通常由面板和支承结构组成,面板可以是玻璃、金属板、以及石材等不同材料,支承结构则包括了龙骨、连接件等,主要起固定和支撑面板的作用。
在建筑行业中,幕墙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写字楼、商场、博物馆、剧院、机场航站楼、火车站等都能见到。一方面,幕墙可以提升建筑整体美观度,使建筑外观更加现代化和大气;另一方面,幕墙可以满足建筑对采光、通风和空间通透感的要求。此外,幕墙还具有一定的保温、隔热和隔音性能,有利于改善建筑的节能效果和室内声学环境。
1999年,刘载望成立了“北京江河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江河幕墙”),专业从事建筑幕墙设计开发、加工制造、安装施工。
2001年,江河幕墙由普通幕墙开始向高端幕墙领域转型,承接了北京市金融街富凯大厦项目。高端幕墙与普通幕墙不同,在设计风格、材料使用、保温隔热以及抗风压等方面,高端幕墙都要显著优于普通幕墙。此外,高端幕墙在施工工艺上,对于工程方的要求也更加精细和严格,并要求有一套完整的维护体系,成本也更高。
在富凯大厦项目中,江河幕墙展现出了卓越的专业水平,通过先进的幕墙设计理念和施工工艺,打造出了具有高品质、高性能的幕墙系统,不仅满足了富凯大厦的外观美观需求,还在安全性、密封性、隔热性等方面达到了较高标准。富凯大厦项目的落地,帮助江河幕墙在高端幕墙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为其后续承接更多高端幕墙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市金融街富凯大厦
此后,江河幕墙确立了高端幕墙领域的战略方向,精准锚定大城市、大客户与大项目展开业务布局。
2003年,江河幕墙相继中标了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新址、中国国贸三期等一系列的国内顶级幕墙工程,这些工程由于建筑造型独特,所以对幕墙的施工挑战极大,而且对幕墙的安全性、保温隔热、采光、整体美观度以及耐久性等性能都有着极高的要求。通过承建这些顶级工程项目,江河幕墙也彰显了自身在高端幕墙领域的强大实力,进一步巩固了在国内高端幕墙市场的领先地位。
2007年,江河幕墙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更名为“北京江河幕墙股份有限公司”,并开始实施“工业化、科技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战略,坚持“技术领先、品质领先、服务领先、成本领先”的经营方针,完成了企业现代化管理升级。
与此同时,江河幕墙也于2007年开始大力拓展香港和澳门市场,以及东南亚、中东、澳洲、美洲等区域,先后中标了澳门梦幻城、新加坡金沙娱乐城、阿联酋阿布扎比天空塔、阿联酋阿布扎比金融中心等一系列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工程,实现了国际化布局。
江河幕墙所承建的工程项目
02TWO 室内装饰
2011年,江河幕墙在上交所上市,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发行价为每股20元,共计发行1.1亿股,总计募集资金22亿元,募集净额为20.87亿元。
在上市之后,江河幕墙也逐步从幕墙领域往室内装饰领域拓展,通过整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希望构建内外装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
2012年,江河幕墙花费4.93亿港元,收购了全球顶级室内装饰企业“香港承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承达集团”)85%的股权,由幕墙行业向室内装饰行业延伸。承达集团,成立于1986年,一直深耕于室内装饰领域,其业务网络覆盖了香港、澳门以及中国大陆等地区,与众多大型物业发展商和酒店营运商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参与打造了香港半岛酒店水疗中心、澳门银河娱乐城等一系列知名项目,在高端室内装饰领域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与丰富的项目经验。通过收购承达集团,江河幕墙成功进入了室内装饰行业,实现了为客户提供从建筑外观到室内装饰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提升了自身在建筑装饰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香港承达集团位于东莞的生产基地
2013年,江河幕墙成立了“北京江河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并将幕墙业务注入到了该公司主体。同时,江河幕墙更名为“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河集团”),主要负责投融资等集团总部管理职能,并作为集团的企业技术中心和产业孵化器,管理幕墙与室内装饰两大业务群。
2014年,江河集团花费3.5亿港元,收购了“香港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简称“梁志天设计”)约70%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梁志天设计,由著名建筑设计师梁志天先生在1997年成立,是全球顶尖的建筑及室内设计公司,拥有超过420人的设计团队,是亚洲最大规模的室内设计公司之一,参与设计的作品遍布全球逾百个城市。通过收购梁志天设计,江河集团进一步提升了在室内设计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成功往建筑装饰产业链上的高端设计领域延伸。
与此同时,在2013年至2014年间,江河集团通过三步走的形式,逐步收购了“北京港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港源装饰”)约65%的股权,实现了对港源装饰的控股。港源装饰,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北方区域室内装饰第一品牌,具备土建、装饰、机电安装、钢结构和园林古建等多种工程承接能力,先后承担了数百项国家和省市级重点工程的装饰设计与施工,包括了国家体育场、首都国际机场等。通过收购港源装饰,江河集团进一步扩大了完善了建筑装饰产业链布局,提升了在国内建筑装饰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尤其是在北方市场的竞争力。
在收购完港源装饰后,江河集团出于战略发展需要,于2014年将港源装饰中的幕墙业务分拆出来,专门成立了“北京港源幕墙有限公司”(简称“港源幕墙”),定位于国内外的中高端精品幕墙市场,与江河集团旗下的另一高端幕墙品牌——“江河幕墙”形成差异化经营。通过成立港源幕墙,江河集团优化了内部业务结构,实现了在幕墙领域的双品牌战略布局,江河幕墙定位于“高大上”项目,而港源幕墙则定位于“白富美”项目,成功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扩大了公司在幕墙行业的市场份额。

港源装饰项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2015年,江河集团将承达集团分拆出来,单独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每股发行价为1.38港元,共计发行数量为5亿股,总计募集资金为6.9亿港元,实际募资净额约6.264亿港元。
2018年,江河集团继续将梁志天设计分拆出来,单独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每股发行价为0.88港元,共计发行数量为2.85亿股,总计募集资金为2.5亿港元,实际募资净额为2.03亿港元。
通过对承达集团和梁天志设计的分拆上市,江河集团也成为了拥有A股和H股等海内外资本平台的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增强了公司的资本运作能力。
03THREE 多元化发展
从2015年起,中国房地产行业开始进入较为平稳的阶段,爆发式增长成为了过去,建筑装饰行业也进入了平稳发展周期。在这种情况下,江河集团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以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在眼科等专科医疗领域,市场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医疗健康产业呈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于是,江河集团开始实施“双主业,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在保持建筑装饰行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开始进军医疗健康产业,以眼科领域为主要方向,通过并购国外高端品牌进而嫁接中国市场和资源。
2015年,江河集团为了更好地支持企业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成立了“北京顺义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将其作为专业资本运作平台,主要负责整合江河集团内部资源,优化投资结构,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和利润增长点。
与此同时,江河集团于2015年收购了澳大利亚最大的连锁眼科医院“Vision Eye Institute Limited”,成功进入了医疗健康领域。Vision Eye Institute Limited成立于2001年,在澳洲拥有18家专业眼科医疗中心、以及10家日间手术医院,眼科领域技术位居行业前列。通过收购Vision Eye Institute Limited,江河集团获得了其先进的眼科技术和专业的经验,提升了在医疗健康业务方面的技术水平,为之后在国内外医疗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6年,江河集团收购了“南京泽明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并将其更名为“南京江河泽明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江河泽明”)。江河泽明,成立于2002年,主营医疗产业投资,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是一家拥有四家二级专科医院,一家视光管理公司,以及两家医疗器械和耗材销售公司的医疗产业集团。通过收购江河泽明,江河集团旗下的Vision Eye Institute Limited也得以通过江河泽明在国内的渠道,将其先进的眼科医疗技术和服务理念带入到中国,实现了在中国的本地化发展。
与此同时,江河集团于2016年收购了澳大利亚领先的医疗服务上市公司Primary Health Care Limited约11.17%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Primary Health Care Limited在澳洲拥有71个诊疗中心,98个实验室,以及168个影像中心,可以提供医疗护理支持、病理学、放射科、药物、理疗以及试管婴儿等综合服务。

江河集团在眼科医疗领域的布局
2017年,江河集团根据发展战略的需要,成立了“北京江河康健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将其作为江河集团旗下国际化的医疗健康品牌和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医疗健康产业品牌及业务的管理。
2018年,江河集团收购了“南京华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并将其更名为“江河华晟医学检验实验室”(简称“江河华晟”)。江河华晟,成立于2017年,主营第三方医学检验、基因检验、癌症筛查等,拥有丰富的医检技术和互联网研发团队,自主研发了“微e检-互联网医检”,“江河云诊所-SaaS服务”,“e晟宝-健康管理”,以及“华晟健康服务商城”等互联网平台,形成了在线医疗诊断服务的产品矩阵,其“互联网+基层医疗”产业互联网运营业务更是覆盖了江苏、安徽、湖北等多个省份的数万家基层医疗机构。
2021年,江河集团出于业务经营的需要,成立了“江河创建(济南)控股有限公司”,并通过该公司组建了江河集团北方总部,主要服务支撑江河集团在华北、华东、中西部等北方市场的业务运营。通过成立江河集团北方总部,江河集团降低了公司整体的运营成本,完善了在国内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江河华晟旗下产品矩阵
04FOUR 业绩情况
在1999年成立后,受益于城镇化加速和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江河集团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凭借在幕墙领域的技术创新和高质量施工,不断承接了许多大型项目,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2007年,江河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革后,在建筑装饰行业继续快速扩张,尤其在2011年上市后,随着资本投入扩大产能,江河集团的年度订单数量持续增加,承接了大量国内外重点项目。2008年至2012年,江河集团的营收从37.47亿元增长至89.89亿元,净利润也从1.96亿元增长至4.78亿元。
在江河集团上市后,中国房地产市场继续快速发展,但由于建筑装饰行业的竞争加剧,江河集团整体毛利率出现了下滑,由2011年的23.52%下降至2016年的13.94%,加上江河集团在销售与管理费用上的增加,以及建筑装饰行业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江河集团的净利润从2012年起被不断侵蚀,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
2013年至2015年间,江河集团分别实现营收119.02亿元、159.04亿元和161.57亿元,同比增长了32.40%、33.63%和1.59%;分别实现净利润2.91亿元、2.77亿元和3.13亿元,同比增长了-39.22%、-4.79%和12.87%。
从2015年起,随着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趋严,基建投资的增速放缓,建筑装饰行业整体需求增长出现了疲软的态势,江河集团的营收从2016年起开始出现下降。不过,江河集团通过提高中高端幕墙项目的占比,以及规模化生产的方式,将公司毛利率从2016年的13.94%提升至2019年的18.45%,净利润反而实现了增长。
2016年至2019年间,江河集团分别实现营收152.4亿元、152.97亿元、160.37亿元和188.0亿元,同比增长了-5.68%、0.37%、4.84%和17.26%;分别实现净利润3.52亿元、4.66亿元、6.09亿元和3.53亿元,同比增长了12.49%、32.68%、30.47%和-42.02%。其中,在2019年时,由于受部分客户回款延迟的影响,江河集团计提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且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出现亏损,才拖累了公司净利润的表现。
另外,尽管从2015年起,江河集团便在医疗健康行业进行了大规模布局,医疗健康业务营收从2016年的6.3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8.49亿元,但其占江河集团整体营收仅有5%,并没能给江河集团的业绩带来过多帮助,江河集团的业绩依然主要来源于建筑装饰行业。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江河集团的施工进度受疫情管控而延迟,部分国内及海外项目交付也受到影响,营收出现了一定下降。不过,由于疫情期间原材料价格下跌,使得公司毛利率提升,反而帮助江河集团净利润实现了增长。2020年,江河集团实现营收180.5亿元,同比下降了4.02%;实现净利润9.48亿元,同比增加了168.78%。
2021年,受恒大集团债务违约事件的影响,江河集团计提了近19亿元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直接导致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加。2021年,江河集团实现营收207.89亿元,同比上升了15.18%;实现净利润-10.07亿元,同比下降了206.2%。
从2021年起,随着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江河集团的新签幕墙订单量逐渐下降。不过,江河集团却抓住了“双碳”目标的机遇,抓住幕墙产品朝着光伏建筑领域发展的契机,在2021年成立了“北京江河智慧光伏建筑有限公司”,将其作为公司战略转型的主要方向,专注于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业务。
BIPV,是“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的缩写,意思为“光伏建筑一体化”,主要指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的结构、外观等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在满足建筑自身功能需求的同时,直接利用建筑表面实现光伏发电的功能,例如光伏屋顶瓦、光伏幕墙、光伏采光顶等,既满足了建筑的美学需求,又为建筑提供了清洁能源。
在进军BIPV业务后,江河集团很快便与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的设计院、顾问公司、各幕墙公司等开展了合作,提供BIPV系统解决方案。截至目前,江河集团已经在湖北省建立了300MW的建筑用定制化光伏组件生产基地,并在北京市总部成立了专业的BIPV技术支持、研发和电气安装团队,还完成了北京工人体育场等多个地标性BIPV项目。
在2022年至2024年间,江河集团分别实现营收180.56亿元、209.54亿元和224.06亿元,同比增长-13.15%、16.05%和6.93%;分别实现净利润4.91亿元、6.72亿元和6.38亿元,同比增长148.72%、36.89%和-5.07%。

江河集团近年营收与净利润情况
随着国内建筑装饰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江河集团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此同时,钙钛矿电池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也可能会对江河集团现有的BIPV业务造成影响。面对这些挑战,江河集团一方面需要保持在绿色建筑和BIPV业务上进行技术创新,降低施工成本,提升项目利润率;另一方面,要通过“一带一路”等机会,加深布局沙特、迪拜等基建需求旺盛的海外地区,不断提升海外订单量。
未来,相信江河集团将继续深耕建筑装饰与医疗健康两大板块,致力于提供绿色建筑系统和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服务,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公司“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福祉”的企业使命。
来源:默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