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真玩家”!特锐德2000万虚拟电厂公司获准入场
发布日期:2025/5/22
最近,特锐德联合地方能源企业设立虚拟电厂公司,引起了业内关注。这已经不是第一家上市公司“动手”了。
虚拟电厂从一个高频词汇,正逐渐变成一套具体可执行的商业路径。虚拟电厂这几年热得很,但很多人还在问:这到底是真机会,还是又一波“炒概念”?
现在,答案正在变得明确。特锐德,这家新能源设备和充电运营的上市公司,已经下场投钱建厂,并在多个城市联手政府、能源企业推进布局。
这次,它选择了邯郸,成立了一家“虚拟电厂有限公司”。
这背后的意义,不只是“新增一家公司”,而是一个重要信号:头部企业开始“实打实”落子,游戏已经开始。
PART 01 这家虚拟电厂公司,到底什么来头?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特锐德”,股票代码:300001)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集电力设备“智能制造+集成服务”与电动汽车充电网建设运营于一体的上市公司。
公司是国内箱式变电站技术标准的制定者,产品广泛应用于铁路、电力、新能源等领域,市场占有率领先。
自2014年起,公司深耕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构建覆盖全国的充电网络,技术和规模均位居行业前列。
下图来源于参考资料2
下图来源于参考资料3
下图来源于参考资料4
特锐德不是第一次建虚拟电厂公司。此前,它已在青岛、浙江等地落子,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布局。
PART 02政策层面也在全面加码
这并不是企业单干,而是响应国家顶层设计的节奏:
2025年3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357号)。一场关于虚拟电厂加速建设的战役,正在悄然打响。
根据《意见》规划:
到2027年,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机制基本成熟,参与电力市场的规则体系健全完善,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
到2030年,虚拟电厂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全国调节能力提升至5000万千瓦以上;
同时,建设运营机制、市场参与机制和标准规范体系也将逐步成熟。
各地也在推出专项政策支持:
上海市
政策文件:《上海市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24年7月10日
相关内容:在加快建设全球城市的新征程中,上海要以敢为人先的精神锐意改革,把虚拟电厂建设作为破解城市电力峰谷差矛盾的关键抓手,坚持安全、低碳、经济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能源低碳转型调节能力建设迫切需求。
山西省
政策文件:《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电力市场运营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6日
相关内容: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售电公司、储能企业、虚拟电厂等应当按照市场注册管理制度,在电力交易机构完成注册程序并取得准入资格,获得进入山西省电力市场进行交易的资格和权限。
天津市
政策文件:《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发布时间:2024年6月20日
相关内容: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
北京市
政策文件:《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年5月27日
相关内容:在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开展半固态/全固态电池、液流电池、储能安全技术、储能数据管理平台等示范应用。推动新型储能在分布式新能源、超(快)充站、轨道交通、数据中心等场景实现应用,加快虚拟电厂建设。
政策+地方+头部企业的联动信号已经非常清晰:这是“实战阶段”而非“概念炒作”
PART 03重点来了:观望者可以从哪里开始行动?
我们没2000万资本、也不打算马上去“建厂”,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只能在场外观望。虚拟电厂的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机会也越来越多样。关键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
1. 不一定做平台,但可以尝试“接入资源”
可以先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是否掌握一些用能灵活的资源?比如工商业负荷、可调空调系统、楼宇、储能设备?
我是否运营或服务过光伏、充电桩、电动汽车、电池储能?
我所在企业是否具备能源托管、节能运营等基础?
如果答案是“可能有”,那就意味着你有机会成为未来虚拟电厂网络中的一环,作为“调节资源方”接入平台,哪怕只是小规模试点,也值得探索。
2. 不做项目,也可以提供“配套服务”
很多虚拟电厂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各种专业技术和系统能力的支持,比如:
做能源数据分析或调度策略建模;
开发信息化系统、设备接口;
提供碳资产管理、用能优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案;
撰写标书、申报政策、协助市场交易对接……
对一些碳服务机构、软件公司、咨询机构、能源托管企业来说,这些其实都是可以发挥优势的入口。
3. 还没准备好?也可以“靠近生态圈”,慢慢建立感觉
哪怕你现在觉得“自己离这个赛道还远”,也完全可以从了解、参与开始:
关注本地是否有虚拟电厂试点或补贴政策;
报名参加一些行业沙龙、技术论坛、示范园区交流活动;
和正在布局的地方平台(电网公司、能源局、开发区等)建立初步联系;
这些都是未来寻找合作、甚至形成产品服务方向的铺垫。
现在是个窗口期,不是所有人都要冲在第一线,但越早了解、越早接触,未来你的位置就越主动。
虚拟电厂不是“巨头的专属场”,它更像一个“协同网络”,看你能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段链接。
PART 04 别做看客,找机会“入圈”才是关键
虚拟电厂的号角已经吹响,政策逐步明朗,资本开始布局,技术路径也在加快打通。各地正陆续开展试点,推动资源聚合与平台建设。
但与此同时,不少企业和机构仍处于“观望”状态,既关注趋势,又担心踩错节奏。
这其实可以理解。毕竟,产业变革的每一步,都需要时间去认清方向、理清角色。
但有一点也值得提醒:当行业生态逐步形成,位置就不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靠资源、能力和协同来争取的。
你不一定要第一个吃螃蟹,也不需要一开始就全盘投入。但如果能适时参与、主动靠近,哪怕只是一次合作、一次试点或一次小规模接入,未来也可能打开属于你的空间。
重要的是——别在所有人都“开始行动”之后,才想着“要不要进入”。
来源:绿碳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