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储机遇!晶科:光伏转型期至2028年
发布日期:2025/7/1
由于欧洲出现负电价以及项目延迟等情况,晶科能源预计光伏市场的转型阶段将持续至2027-2028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欧洲区副总裁弗兰克·尼恩多夫表示,随着储能和混合系统的扩展以及行业整合的推进,增长将会恢复。
欧洲光伏市场的转型挑战与调整路径
尼恩多夫表示,当前不仅是晶科,整个欧洲太阳能市场都处于转型期。近年德国、西班牙、荷兰等国光伏装机的快速扩张虽推动了清洁电力增长,但也暴露了能源系统的结构性瓶颈:电网容量不足、市场规则僵化、储能基础设施缺失。尤其在高渗透率地区,并网延迟已成为开发商与EPC企业的首要担忧。
与此同时,德国、荷兰等市场在太阳能发电高峰时段出现负电价的频率显著上升,这已从孤立事件演变为常态,直接冲击了依赖商业模式或电力购买协议的光伏项目采购节奏。但晶科认为,这并非市场衰退,而是“结构性调整期”——能源安全、脱碳目标与产业政策对太阳能的依赖并未改变,当务之急是推动能源转型的下一阶段:大规模整合储能、升级电网并部署智能需求响应系统。
据其预测,这一调整期将持续至2026年左右,待欧盟范围内的监管框架与混合激励政策落地后,2027年起市场活动将显著加速,尤其是混合储能项目,将成为稳定电价、重振投资者信心的关键。
负电价倒逼储能与集成方案价值凸显
在德国等欧洲国家,午间负电价现象正愈发普遍,这标志着能源转型已进入第二阶段: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部署与电网灵活性不足的矛盾凸显。德国电网在太阳能高发电量、低负荷时段常因过载出现批发电价为负,纯光伏项目的收益模型承压,资产所有者面临更高不确定性。
晶科将此视为转型机遇——其从单一源头提供光伏与储能系统的集成能力,可通过混合系统优化自消费、将发电时段转移至高价区间,并在电网承压时提供支撑。这种解决方案在商业与大型储能领域备受青睐,客户正迫切寻求抵御价格波动与电力削减的手段。尼恩多夫强调,负电价并非太阳能过剩的信号,而是系统灵活性缺失的体现。目前欧盟及各国已推出新容量拍卖、混合项目激励等政策,晶科的产品组合正契合这一趋势。
储能需求爆发与欧洲市场增长点
欧洲储能需求近期迎来激增,晶科的储能系统已全部售罄,正通过扩产与合作快速响应。这一趋势由电价波动、能源安全意识提升及政策驱动共同推动,储能已从“削峰填谷”的辅助角色升级为未来能源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
具体来看,意大利通过FER2激励框架推进“光伏+储能”混合模式,西班牙改革拍卖与电网接入机制以奖励灵活性,法国、荷兰的商业客户聚焦峰值电价管理与备用电源,波兰、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则为可再生能源与储能共置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储能已成为公用事业公司、独立发电商(IPP)及商业运营商能源战略的核心。
德国C&I领域成增长引擎,欧盟市场协同发力
德国商业与工业(C&I)领域被视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从中小企业到跨国公司,均将能源自主、长期成本控制与气候中和列为优先目标,而“光伏+储能”的组合完美契合这三大诉求。能源价格波动促使企业将能源从“商品”重新定义为“战略资产”,叠加n型TOPCon技术成本下降与商业储能普及,C&I太阳能的商业逻辑空前稳固。此外,现有商业屋顶改造潜力巨大,德国《太阳能套餐1》及欧盟许可简化等改革将进一步释放增长动能。
放眼整个欧洲,C&I板块已超越住宅市场,成为太阳能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西班牙、葡萄牙的高日间电价推动企业自建光伏自消费,法国扩大第三产业建筑的光伏项目,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加码物流与商业区的激励政策。同时,投资者、监管机构与供应链对企业脱碳的压力与日俱增,现场光伏与储能成为最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客户需求已从单一硬件转向“端到端可靠性”,如晶科的Tiger Neo高效组件、集成电池储能系统、智能监控及服务体系。
中欧市场战略差异与行业整合压力
对晶科而言,德国及欧洲市场是核心战略要地——这些地区对品质、可靠性与长期合作的重视,与品牌价值观高度契合,同时欧洲作为创新与政策中心,助力其引领脱碳与数字化趋势。中国市场则是全球光伏增长的“发动机”,装机量持续稳定攀升,但行业正面临严峻的产能过剩挑战:全球超1太瓦的产能追逐约600吉瓦的年需求,组件价格跌破多数厂商成本线,行业整合迫在眉睫。尼恩多夫预计,中短期内全产业链将出现并购潮,以减少市场参与者并稳定价格。
中国正从政策与产业两端推动光伏行业战略转型:政策端重新设计激励机制以避免产能过剩,产业端遏制供应、鼓励整合并推广下一代技术与可持续标准。晶科认为,这一调整将推动行业向更平衡、技术驱动的方向发展,利好全产业链参与者。
技术储备与未来布局
在产品层面,晶科对n型TOPCon技术信心十足,其在SNEC展会推出的第三代旗舰产品Tiger Neo 3.0已实现26.7%-27%的电池效率,单块面板输出650-670瓦,双面系数约85%,并于6月启动量产,计划2025年三季度至四季度大规模供货。同时,公司正投资下一代技术,钙钛矿/TOPCon叠层架构在实验室环境下效率已突破34%,有望成为模块性能的新突破点。
此外,晶科正扩张储能产品矩阵,强化混合系统设计能力,为欧洲客户提供集成化、可融资的解决方案。“市场在进化,我们亦如是。”尼恩多夫总结道。
来源:海外储能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