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拥抱市场化!中天引领下一代储能

发布日期:2025/7/15



      单点技术优化已经触天花板,系统级换代升级势在必行。


      电芯还要卷容量吗?循环寿命还要再高吗?冷却系统温差还要再小吗?PCS额定功率还要继续做大吗?……


     围绕下一代储能的“竞夺”,已成为行业新热点。


     当电芯容量越来越大,风险是否可控?当纷纷宣告循环寿命突破15000次,能否得到验证?当冷却系统的温差越来越小时,寿命是否可靠?当PCS额定功率继续做大时,产品是否成熟?


     面对储能行业长期存在的寿命、稳定、安全等难题,下一代储能的新问题也接踵而至。当前储能行业面临着安全、成本、寿命及响应四大焦虑,单点技术优化已触天花板,系统级换代升级势在必行。


     01四大痛点突出,下一代储能需系统级换代


      储能行业的下一代发展,已不再是产品迭代的单点突破,而是一场系统级的全方位升级。这是中天储能总工谭清武的研判,其依据源于行业突出的四大痛点。


     在安全方面,储能系统运行中面临电池热失控、短路等风险,可能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严重威胁人员安全与设备稳定;成本上,当前储能技术的设备投资、运维费用较高,分摊至每度电的成本仍显著高于传统能源,制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寿命层面,电池循环次数有限,长期充放电易导致性能衰减,频繁更换不仅增加维护成本,还影响系统持续可用性;响应能力上,部分储能系统在应对电网负荷波动时,从接收指令到完成功率调整的时间较长,难以满足电网快速调频、调峰的实时性需求。


      这些痛点如同制约储能发展的大山。谭清武指出:“换代不是迭代,是故障响应、AI赋能运营、生态换代等全维度的升迁。”不久前,他在2025高工储能产业峰会上发表“中天储能引领系统多维‘换代’”主题演讲,明确表示储能行业系统性换代“正当时”。


     202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的“136号文”及“394号文”“560号文”等重磅文件相继出台,拉开储能市场化帷幕,其中“136号文”叫停了新能源项目“强制配储”。同时,海外市场面临不可预测的“政治黑天鹅”风险。


     不过,全球储能向上趋势确定,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420~450GWh,增速超30%;储能系统出货量240~260GWh,增速超40%,2026年中东、欧澳印将接棒增长。


      在此背景下,若下一代储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市场化带来的成本、效率等核心问题,仅聚焦容量、寿命等数字层面的比拼,将对整个产业构成重大危机。谭清武认为,能在复杂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储能产品,其系统换代需围绕模块化、三电汇集、故障响应、AI赋能运营、生态换代、回收体系等核心关键展开。


     02全方位换代,全面拥抱电力市场化


     中天储能设立以“储能”为发展定位,避开头部效应凸显的动力市场,坚持绿色储能系统研发制造,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储能系统集成方案供应商”。在电力市场化的背景下,中天储能已经构建下一代储能完整的换代体系。


     从系统技术层面来看,中天储能在模块化、抗震、热管理以及构网、系统架构等关键领域均实现了技术升级。


      在以模块化换代为例,中天储能采用全系模化块,不同参数系统部分模块可以共用,可实现精确设计、精确生产、精确集成,使得现场安装、后期维护更便捷。


      而在以下一代技术储备---浸没式液冷换代来看,可实现> 10倍的散热效果。中天储能采用单向截止、流量、液位可控技术,以及模块、BMS、FUSE浸没式仍可拆设计,可实现温升4°C,温差<3K;电芯间热隔离设计,杜绝热失控蔓延,从而保障储能系统更安全。


      在抗震设计方面,中天储能基于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标准,满足抗震设防烈度9级。


      三电汇集可称得上中天储能系统架构换代的核心技术之一,相较三电分离、数据割裂、响应滞后、协同低效、故障频发等传统模式来说,新突破的三电汇集模式可保障三电集中、数据集中、响应迅速、高效协同、可靠运行。


      而作为为数不多可满足新国标构网需求的企业,中天储能已经在控制故障及其响应方面持续做出突破。


       硬件故障及其响应上,IGBT短时高倍过载导致击穿;霍尔传感器+退饱和保护+有源钳位,三重响应确保安全。控制故障及其响应上,虚拟同步机失稳引发次同步振荡,采用D、J动态自适应调节消除振荡‌;电压/相位不同步导致并离网切换失败,采用预同步控制+静态切换开关,实现平滑切换。电网交互故障及其响应上,弱电网适应性差导致高地电压穿越失败;采用阻抗重塑、锁相环增强设计等方法,应对弱电网适应性问题。系统耦合故障及其响应上,多机并联引发环流与振荡,直接威胁系统稳定;采用多机参数一致性校准、虚拟阻抗等方法,提升多机并联的可靠性。


      AI浪潮席卷储能产业,但中天AI赋能运维已经先人一步。在数生预警平台方面,可实现故障率预测准确率>92%;在动态寿命算法方面,日历寿命延长35%;在智能功率分配方面,响应速度<50ms;在智能工单派发及闭环方面,提高年用率1%。


       如果说系统技术层面的升级,优化了储能的内涵;那么中天生态升级,可以说拓展了储能的外延。一直以来,中天科技新能源一直是为数不多聚焦全时段储能产品的企业之一。在中天的生态升级体系里,锂电池储能将与超级电容、氢能等形成互补。


       基于系统及生态层面的升级,中天储能项目已在全球主流储能市场落地生根。目前,中天已经在德国、蒙古、巴基斯坦、柬埔寨、泰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储能项目,覆盖极寒、极热等多样化场景。


      而为了保障极致安全,在已经获得了安全测试、泄压防爆证书的基础,中天储能正在策划电池整舱燃烧测试。这一测试已经成为储能领域验证安全的“现象级操作”。


      中天科技锚定“双碳”目标,探索深度脱碳多重路径,以电站建设为龙头、分布式光伏为特色、微电网技术为核心、关键材料为突破、大型储能系统为亮点、氢能装备技术为布局,聚焦并逐步完善光、储、氢产业方向发展,逐渐成为中天科技新的增长极。


       此外,中天多年稳居后备电源国内出货量前三,2024年备用电源领域装机量超过1GMWh,预计2025年将超过1.1GWh,具有巨大的梯级利用应用场景。公司拥有自产电芯的一套材料回收生产线,可对电池核心原材料进行回收。


      正是由于上述系统化换代储备与行动,中天储能已做好全面拥抱电力市场化的准备。


来源:高工储能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