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零碳园区全国竞速!60+候选,八大路径

发布日期:2025/7/21



       在“ESG的全球实践与中国答案”贝壳财经年会分论坛上,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兼碳中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军涛发表了对零碳园区建设的最新观察与系统性思考。


       他指出,零碳园区不是简单的“能源替代”,而是构建可持续生态系统的深层变革。


       当前,随着政策推动和地方申报热潮,全国各地的零碳园区建设已全面提速。


       PART 01

政策窗口期已至,地方申报竞争激烈


        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三部委联合印发的《零碳园区高质量发展建设方案》(910号文件):


       各省须于8月22日前完成首批试点园区申报;


       每省最多推荐2个园区


      全国预计有60余家园区进入候选名单;


      到“十五五”期末,将建设不低于100个国家级零碳园区


       多省已紧锣密鼓推进省级推荐工作,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


     PART 02

技术规范出台,标准体系日趋成熟


       为应对全国2500余家各类园区的转型诉求,由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委会牵头制定的《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T/CECA-G 0344-2025)已正式实施,为园区评价与建设提供了:


       科学依据


       系统指导


       落地操作路径


       该团体标准的发布意味着我国在零碳园区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上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PART 03

能耗产出综合评价机制初现成效


       张军涛在会上介绍的“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创新性地将企业划分为ABCD四类,并根据分类制定:


       鼓励扩产


       优化调整


       限期整改


       有序退出


       这种差异化策略不仅释放优质产能,也通过能耗指标市场化配置,实现资源最优使用。


  PART 04

八大实施路径构建绿色园区生态系统


       张军涛指出,能源必须适配产业,而不是产业迁就能源,园区应通过以下八大路径推动低碳转型:


       能源结构转型:引入绿电直供、氢电耦合、核能/生物质等多元清洁能源


       产业结构升级:推动高耗能产业向资源区集聚,实现“以绿制绿”


        资源高效利用:土地集约、废弃物循环网络建设


       基础设施优化:推进电力热力系统改造,推广超低能耗建筑


       交通体系绿色化:发展绿色物流与交通体系


       技术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技术转化落地


       能碳平台管理:构建能源-碳排监控及调配系统


       多元主体参与:推动虚拟电厂、电力市场等多形式参与机制


PART 05

结语


       张军涛强调,零碳园区建设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以“持续改进”的理念,构建“可持续生态系统”。ESG将成为园区低碳化的核心引擎。


       通过构建标准体系、推动市场机制落地与产业协同,零碳园区将成为中国迈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来源:绿碳云技术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