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3大破局逻辑!智光储能打造构网型标杆

发布日期:2025/8/25


     8月的呼和浩特,一场聚焦西部能源转型的行业盛会——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重磅落幕。当所有人都在讨论西部风光大基地如何突破并网瓶颈、储能如何摆脱“配套”标签实现盈利时,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智光储能”)的登场,直接抛出了改变行业格局的“破局之道”。


     其技术总监汤旭在论坛上的演讲,直指当前西部储能的核心困境,并以构网型级联高压储能技术为核心,给出了从“成本竞争”到“全生命周期价值挖掘”的转型路径。更关键的是,智光储能已在内蒙古、青海等地落地多个标杆项目,用实打实的案例证明:构网型储能,正在成为西部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变量”。


     01

     西部储能困局:有资源、有需求,却卡在“灵活性”和“盈利难”


     提到西部能源,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风光无限”——内蒙古的风电光伏集群规模全球最大,青海的“沙戈荒”基地引领多能互补创新,这里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战场。


      但风光资源的“波动性”,给西部电网出了难题:


     *电网灵活性不足,风光大发时“消纳难”,用电高峰时“供电紧”;


     储能收益渠道窄,大多依赖新能源配套,陷入“成本分摊”的被动局面;


     西部部分地区电网薄弱(如弱网、孤网场景),跨区域调度受限,偏远地区保电压力大。


      随着136号文推动新能源电价全面市场化,储能再也不能只当“配套设施”。行业急需一种能适配西部复杂工况、还能实现独立盈利的技术方案——智光储能的构网型级联高压储能,正是冲着这个痛点来的。


     02

     从“堆设备”到“算价值”:构网型储能的3大破局逻辑


     汤旭在演讲中明确提出:现在做储能,不能再走“简单堆叠设备”的老路,必须围绕“运营”挖价值。而构网型级联高压储能之所以能成为西部首选,关键在于它踩准了3个核心逻辑:


     1. 需求层:精准锁定“哪里最值钱”


     不盲目建电站,先算清楚“电力供需差”——比如高新能源区域的调峰需求、工商业区的分时电价套利机会,再结合区域电源结构和负荷属性,把储能建在“价值最高点”。


     2. 驱动层:让储能从“成本项”变“盈利项”


      跳出“谁来分摊成本”的思维定式,聚焦3个盈利方向:


     赚“价差”:通过峰谷套利获取稳定收益;


     赚“服务钱”:提供调频、调压等辅助服务,拿到电网补贴;


      赚“长期钱”:靠技术稳定性保障长期收益,让储能成为“独立盈利单元”。


    3. 场景层:量身定制“功率-容量”方案


      西部不同地区电价、电网条件差异大,构网型储能能量化计算“需要多少功率、多少容量”,精准匹配当地的电能量交易、辅助服务规则,让每个项目都有“市场基因”。


     03

     构网型储能有多强?4大优势直击西部痛点


     光有逻辑不够,技术硬实力才是关键。智光储能依托26年电力电子技术积累,推出的构网型级联高压大容量储能系统,几乎是为西部“量身定做”:


     1.省钱省地:电站建设成本直降10%


     不用额外装变压器,能直接接入6~35kV电网,光这一项就节省8%-10%的初始投资;同时占地面积减少20%,系统损耗降低5%以上,对西部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太友好。


      2.电网“稳压器”:百兆瓦级电站能一键黑启动


      强构网能力是核心亮点——哪怕是孤网、微网,或者SCR<2、R/X>0.5的弱网环境,都能稳定并网;遇到电网故障,还能实现百兆瓦级电站“一键黑启动”,帮西部偏远地区快速恢复供电,解决“保电难”问题。


     3.高效盈利:92%循环效率,单机百兆瓦级


     系统循环效率高达92%,单机容量能做到100MW,发电多、损耗少,经济效益直接拉满,完美适配西部大规模风光基地的储能需求。


     4.抗造耐用:-40℃到45℃都能扛


     西部气候极端,既有高海拔地区,又有严寒地带。构网型储能能在-40℃~45℃的极宽温域稳定运行,不用额外做保温或降温,适应能力拉满。


    04

     落地即标杆!内蒙古、青海项目刷新行业纪录


     技术好不好,看项目说话。智光储能已经在西部交出了两份“满分答卷”:



     案例1:内蒙古通辽91.5MW项目——国内最大用户侧构网型储能


     这个项目是国内装机规模最大的用户侧构网型储能系统(35kV 91.5MW/366MWh),更牛的是,它实现了“世界首例”构网型级联高压储能联合燃煤机组黑启动。对高耗能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哪怕电网故障,也能靠储能快速恢复供电,既稳定又低碳。


      案例2:青海大柴旦28.97MW项目——7种技术的“储能试验田”


     作为国内首例宽时间尺度多技术路线的构网型复合储能项目,这里集成了飞轮、超级电容、钠离子电池等7种前沿技术。其中智光储能的构网型级联高压储能(23.6MW/94.43MWh)是“主力担当”,不仅单机容量达百兆瓦时级,还破解了传统储能的电压失衡难题,为多技术融合储能提供了范本。


     05

     西部储能的未来:构网型技术是“必选项”


     西部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储能技术落地的“试验场”。随着风光大基地建设加速、零碳园区普及,对储能的“构网能力”“盈利能力”“适应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


     智光储能的实践已经证明,构网型级联高压储能不是“概念技术”,而是能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真实价值的“刚需方案”。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迭代,它还将在西部偏远地区保电、跨区域电力调度、零碳园区建设等场景发挥更大作用,为西部能源结构优化和“双碳”目标落地,提供更坚实的“智光力量”。


     西部储能的下半场,已经从“有没有”进入“好不好”的阶段。而构网型储能,显然已经站在了赛道的最前端。


来源:构网型储能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