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新疆新绿!国家管网首个地面光伏电站并网运行

发布日期:2025/10/21


      在新疆精河县的广袤戈壁上,一排排湛蓝色的光伏板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命运。2025年10月17日,随着国家管网集团首个地面集中式光伏项目并网试运行,这座装机容量34万千瓦的新能源电站不仅标志着油气基础设施企业向绿色能源转型的实质性突破,更开创了"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的生态共赢新模式。



      

     01 战略转型:从油气动脉到绿色能源枢纽


      作为拥有10.43万公里油气管道网络的央企巨头,国家管网集团此次跨界光伏领域具有深远意义。精河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占地10636亩,年均发电量达6.23亿千瓦时,相当于满足30万户家庭年度用电需求。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所发电量优先供给管网自建设施,剩余部分通过新疆电网市场化交易,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


      与传统光伏项目不同,该项目创新采用高支架设计方案,光伏组件最低点离地1.5米,为牧羊活动留出充足空间。这种设计使土地利用率提升200%以上,有效化解了新能源建设与传统畜牧业的用地矛盾。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我国戈壁荒漠地区适合"牧光互补"模式的土地资源超过1000万亩,该项目的成功为大规模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02 技术融合:能源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


      项目建设充分依托国家管网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专业优势。通过集成智能监控系统,电站运行数据实时接入管网调度中心,实现光伏发电与油气调峰需求的动态匹配。在限电率5%的技术指标下,项目年均实际上网电量仍达5.92亿千瓦时,系统效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项目采用的单晶双面发电组件配合智能跟踪系统,使光伏板能够随太阳方位自动调节角度,发电效率较固定式提升15%以上。同时,防沙尘涂层技术的应用,有效应对新疆地区风沙天气,保证设备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运行。这些技术创新为后续在西北地区推广大型光伏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


      03 生态共赢: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牧光互补"模式带来的生态效益远超预期。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7.8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8.80万吨,相当于种植270万棵树的环境净化效果。更重要的是,光伏板形成的遮阴效应使地表水分蒸发量减少30%,为植被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光伏阵列间的带状绿地成为野生动物迁徙的生态走廊,而板下牧草的生长又为当地牧民提供了额外收入来源。这种"光牧结合"的模式使项目区的综合经济效益提升40%以上,真正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据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研究院评估,类似项目若在西北地区推广,可使荒漠化土地生产率提高3-5倍。


      精河光伏项目的并网发电,标志着国家管网集团在能源转型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当清洁电力通过电网注入千家万户,当羊群在光伏板下悠闲觅食,这幅和谐共生的画面正在诠释着新时代能源发展的内涵。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这种融合基础设施优势与生态智慧的创新模式,必将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能源观测站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