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内卷”!远景能源:全球化+智能化驱动风电新未来
发布日期:2025/10/25
“ 大家好!如果你最近关注风电新闻,可能会感觉有点“分裂”。一边是捷报频传:2024年中国风电整机出口容量同比增长41.7%,势头强劲。但另一边,国内风机招标价格却一度“卷”到让人心惊,企业盈利承压。”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场景,正是当前中国风电整机商面临的最真实写照。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竞争白热化的痛点下,如何找到新的增长曲线和利润空间,成为所有玩家的生死考题。
而有一家公司,似乎早已找到了解题的钥匙。它不仅在海外市场风生水起,更用一套独特的“智能”打法,构建起自己的护城河。它就是远景能源。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一下,远景是如何破局,并赢得未来“利益点”的。
01—
国内“内卷”加剧,单纯卖风机难赚钱
当前国内风电整机市场的核心痛点非常明确:
价格战激烈:风机中标价格持续处于低位。根据国信证券的风电产业链周评数据显示,2024年陆上风机(不含塔筒)均价在1700元/千瓦上下徘徊,企业毛利率被严重挤压。
需求增速放缓:尽管装机量保持增长,但国内可开发的最佳风资源区域逐渐减少,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
同质化竞争:各大整机商的产品在功率、技术路线上趋同,很难靠单一产品建立绝对优势。
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还只抱着“生产-销售”传统风机的老思路,路只会越走越窄。突围的方向在哪里?远景能源给出了两个答案:一是向外走,二是向上走。

02—
双轮驱动——全球化布局与智能化赋能
远景的破局策略,可以概括为“出海”和“智升”两条腿走路。
1. 第一驱动力:全球化布局,抢占价值高地
远景是风电整机出海的绝对领头羊。远景能源在2024年斩获了创纪录的10GW海外风机订单,蝉联冠军,较2023年的4GW大幅增长150%。
其全球化策略的成功,得益于几点:
深耕本土化:早在2016年,远景就在印度设立了工厂,其印度工厂2024年的出货量高达3.3GW。这种“本地化生产”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关税和物流成本,更容易获得当地市场认可。
聚焦新兴市场:远景的订单广泛分布在巴西、南非、中东、中亚等亚非拉地区,这些地方风电开发潜力巨大,且价格敏感度相对低于欧洲市场。
2. 第二驱动力:智能化赋能,从“卖设备”到“卖服务”
这才是远景最独特的标签。它不只是一家风机厂商,更是一家科技公司。
核心产品:EnOS™智能操作系统:你可以把它理解为风电场的“智慧大脑”。这个平台能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风场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精准的发电量预测、智能运维和性能优化。
带来的价值:对于风电场投资商来说,这意味着更高的发电效率(更多收入)和更低的运维成本(更少支出)。远景从而实现了从一次性卖设备,转向提供高附加值的长期服务的商业模式升级。

03—
更高的盈利天花板与更宽的护城河
这套组合拳给远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1. 盈利结构优化,抗风险能力增强海外订单的毛利率通常高于国内。同时基于智能服务的收入更加稳定,能平滑风机销售业务的周期性波动,像远景这样“出海能力强的整机龙头企业”,其盈利趋势有望得到结构性改善。
2. 品牌价值提升,构筑强大护城河当竞争对手还在比拼风机价格时,远景已经在提供“风机+智能软件+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这种差异化的竞争维度,使其摆脱了低层次价格战,建立了以技术和服务为核心的品牌护城河。
3. 锁定未来市场,受益全球能源转型全球能源转型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根据GWEC(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2024-2028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0%。远景凭借其先发的全球化布局和领先的技术产品,已经牢牢卡住了最佳身位,有望成为这一波全球红利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04—
不一样的游戏,不一样的玩法
当行业大多数玩家还在传统的“红海”里搏杀时,远景能源已经通过“全球化”和“智能化”战略,为自己开辟了一片更广阔“蓝海”的可能。
它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成熟的制造业领域,突破“内卷”的关键不在于把同样的东西做得更便宜,而在于能否提供独特的、高附加值的价值,并勇敢地到全球市场去验证这份价值。
对于风电行业的投资者和观察者而言,远景的这盘大棋,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来源:新能源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