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双剑合璧!中国绿发&国网南瑞深度合作构网型技术

发布日期:2025/11/13


     当新疆14.1%、西藏31%的绿电因并网不稳白白流失,当国家能源局“2025年新能源利用率超95%”的红线压顶,两大能源巨无霸突然联手放大招!11月12日,中国绿发与国网南瑞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1毫秒零延时响应”的构网型技术为核心,联动AI、储能打造新能源并网“终极方案”。这场“场景巨头+技术龙头”的双向奔赴,不仅要盘活中国绿发145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的消纳困境,更要定义全球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的稳定规则!


     01
     3分钟看懂构网型技术:电网的“自主心脏”,不是“依附傀儡”


     很多人被“构网型”三个字绕晕,一句话戳破核心差异:


     跟网型技术是“电网让发才敢发”,构网型技术是“自己能稳网,还能主动发”!


      传统跟网型设备就像“没有主见的随从”,必须依赖电网提供稳定电压和频率才能工作,一旦电网波动就会“跳闸限电”——这正是弃风弃光的核心症结;而构网型技术堪称电网的“自主心脏”,通过电力电子装置模拟传统同步发电机的物理特性,自带电压、频率支撑能力:哪怕电网崩溃,它能3分钟内黑启动重建供电;极端故障时,1毫秒内输出7倍短路电流稳住局面。


     其硬核参数直接刷新行业天花板:


     响应速度:1毫秒内零延时惯量响应,比国际最快水平快5倍,比柴油发电机快1000倍;


     支撑能力:等效阻抗从15.6%降至10%以下,新能源渗透率超90%仍能稳定运行;


     消纳提升:单项目可提升新能源接纳能力2.9万千瓦,消纳率从85%直接拉满至95%以上;


     适配场景:高海拔弱电网、沙戈荒基地、工业园区、海岛微网全覆盖。


     简单说,有了构网型技术,风电、光伏这些“脾气暴躁的发电户”,终于能变成“靠谱的电力供应商”。


     02
     双雄联手:南瑞的“技术矛”刺穿绿发的“场景盾”


     这场合作的杀伤力,在于“技术与场景的完美适配”——国网南瑞手握构网型技术的全球领先专利,中国绿发坐拥千万千瓦级的应用场景,两者结合直接跳过“试点验证”,进入“规模化落地”快车道。


      国网南瑞:12年攻坚,构网型技术的“全球领跑者”


     南瑞的技术硬实力,是12年持续攻关的结果:


      技术突破:首创虚拟耦合电路控制方法,破解“零延时响应”世界级难题,研制的35kV/50MVar构网型调相机,电压控制响应时间<1毫秒,惯量时间常数拓宽至20秒(传统设备仅5秒);


       专利壁垒:布局构网控制算法、高压直挂技术等300+核心专利,主导国家能源局构网型技术标准制定,相关装备入选2024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实战验证:在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当雄、萨嘎变电站,建成我国首套电网侧构网型SVG项目,直接提升2.9万千瓦新能源接纳能力;中标沙特500MW全球最大构网型项目,技术输出海外。


     中国绿发:1450万千瓦装机,构网技术的“超级试验场”


      中国绿发的场景实力,堪称行业“天花板”:


      规模惊人:2025年在疆新能源装机将达1450万千瓦,涵盖若羌400万千瓦“沙戈荒”光伏、尼勒克400万千瓦风光一体化等超大型项目,仅若羌项目每年就能发电69亿度,却长期受困于14.1%的弃光率;


       需求迫切:其项目广泛分布在新疆、西藏等弱电网区域,仅乌鲁木齐350万千瓦光伏项目,就需要配套超175万千瓦构网型装备才能稳定并网;


       落地效率:创造“16个月从百万千瓦到千万千瓦”的建设速度,为构网型技术的批量复制提供了绝佳土壤。


       当南瑞的“1毫秒响应技术”遇上绿发的“1450万千瓦场景”,直接催生行业首个“吉瓦级构网型技术应用范本”——预计首个合作项目就能让新疆区域新能源消纳率从85%提升至95%,每年多消纳绿电超70亿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2万吨!


      03
      撕裂3大行业死穴!构网型技术的“救赎之力”


     当前新能源产业正被三大痛点卡脖子,而构网型技术正是精准解药:


     1. 弃光弃风率高企:从31%砍至5%以内


      2025年9月数据显示,西藏弃光率31%、青海21.2%、新疆14.1%,全国仍有5%的绿电被浪费。南瑞在西藏的试点项目已验证:构网型技术通过主动稳频稳压,能将弃光率从28%降至4.2%,相当于每年多赚超2亿元绿电收益。


      2. 电网稳定性不足:极端故障“零停电”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让电网犹如“脆弱的橡皮筋”,传统技术难以应对宽频振荡。构网型装备在500千伏主干网架短路试验中,20毫秒内就能将电压恢复至额定值的90%——十五运会保电中,南瑞继保的构网型系统实现主火炬、直播设备“零中断”,保电成本比柴油发电机低40%。


      3. 外送消纳困难:特高压通道利用率提升30%


    “疆电外送”等特高压通道长期面临“送得出、稳不住”的难题,构网型技术通过降低等效阻抗、抑制振荡,能让特高压通道的新能源输送容量提升30%。以哈密—重庆特高压为例,配套后可多输送绿电超300亿度/年,满足重庆20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04
      AI+构网型:技术再升级,收益提升30%


      这场合作的另一大亮点,是“构网型技术+AI”的深度融合——让技术从“电网稳定器”升级为“智能收益体”:


      预测更精准:融合气象、电价、负荷数据,AI模型让新能源功率预测准确率提升30%,避免“发得多、送不出”的浪费;


      调度更智能:自动在峰谷套利、辅助服务(惯量、黑启动)之间动态切换,比人工调度收益提升20%-30%;


      运维更高效:通过数字孪生实时监测设备状态,故障预警准确率超95%,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15%。


       南瑞在电力AI调度领域的技术积累,加上绿发的海量项目数据,将打造全球首个“构网型+AI”规模化应用范本——未来,新能源不仅能“发得稳”,还能“赚得多”。


      05


      政策+市场双驱动:构网型技术进入“强制标配”时代


      两大巨头此时联手,恰好踩中了政策与市场的“黄金风口”:


      政策强制:国家能源局明确2025年构网型技术渗透率突破30%,西北新能源新建项目“强制标配”,宁夏已出台地方标准,明确响应时间≤5ms、黑启动≤3min的硬指标;


      市场爆发:全球2024-2034年需新增1400吉瓦构网型装备,才能支撑5900吉瓦风光并网,中国市场规模超1.2万亿元;


     成本下降:构网型技术额外增加的15%成本,已被电池储能10%-40%的降价幅度抵消,度电成本降至0.3元以下,具备规模化应用条件。


     06
      中国构网型技术,领跑全球能源转型


     中国绿发与南瑞集团的联手,不仅是企业层面的协同,更是中国构网型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宣言。当1毫秒响应的技术硬实力,遇上1450万千瓦的场景硬需求,构网型技术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黑科技”,而是破解全球新能源消纳难题的“中国方案”。


      未来3年,我们将看到:新疆沙戈荒基地里,构网型技术让千万千瓦绿电稳定外送;西藏高海拔地区,弃光率从31%降至个位数;全球更多国家引进中国构网型技术,助力能源转型。这场技术与场景的双向奔赴,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来源:构网型储能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