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御风行!中广核400根百吨重钢管直插“豆腐”海底!

发布日期:2019/3/29



       2018年,中国海上风电的建设创造了一个奇迹。1年里,新增的海上装机容量高达116万千瓦,这一数字是全国海上风电装机总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中国的海上风电建设正进入井喷期,预计到2020年底,累计并网容量将达到1080万千瓦,是2018年底的3倍左右。


每天面对20多艘
5000吨级以上大船挑战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浙江省舟山群岛大鱼山岛北部11公里的一片海域,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打桩船顶部的液压锤,发出巨大的撞击声,一下一下把钢管桩打到海底。


       每根钢管桩高达90多米,8根一组斜插在海床上。未来,在它们上面,将建设风力发电的承台和巨大的海上风力发电机。




△浙江省舟山群岛大鱼山岛海上风机建设现场


       在舟山岛上,我们听说了这里“变态”的管理方式。首先参与施工的每辆车都要装GPS,并进行实时监控,在高速上的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120公里,连续开车两个小时后,必须休息15分钟。


       如果不遵守,就会被通报批评并罚款,甚至要求整个项目停工;其次,这里的每一位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必须要在指定时间去医院体检,并向甲方提交体检报告。


       中广核新能源浙江分公司工程总监冯茹鸣告诉记者,之所以有如此“变态”的要求,完全是因为他们严苛的安全文化。在他看来,只有苛刻的安全要求,才能确保海上风电建设的安全运行。


△中广核新能源浙江分公司工程总监冯茹鸣


       相比陆地,海上风电面临更多的挑战,最复杂的莫过于海上的多种复杂环境。


       在舟山群岛这个海上航路最复杂、海底淤泥层最厚的地区,建设海上风电项目,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生校说,在这个厚度达到五六十米的淤泥质覆盖层上进行施工,就像把桩插在豆腐上面一样困难。


       每台大型海上风机2000多吨,为了确保这样的庞然大物能够牢牢地站在豆腐一样的海底,而且至少还要坚持25年以上,赵生校和同事们设计了一种八根直径1.5米、长达百米左右,单根重达100吨的钢管桩结构。



△钢管桩结构


       整个工程需要400根钢管桩,要全部插入豆腐一样软的海底,谈何容易?


       舟山群岛是长三角海上航路最复杂的地区,岱山4号海上风电项目附近平均每天有200多艘5000吨级以上的大船经过。



       冯茹鸣最担心的就是遇到大雾、暴雨或台风,往来的船只会误撞到这些风电钢管桩,为此,冯茹鸣在施工现场设置了两条警戒船,并把每个造价百万左右的浮标,密度增加了一倍,为的就是确保安全。




△浮标

       在漂浮不定的大海上,每根钢管桩的误差精度要求不超过30厘米。海上风电建设并不只是打桩、安装风机,岱山4号海上风电项目是一个投资近40亿元的庞大系统工程,任何一点细微的失误,都会延误工期,甚至造成巨大的损失。


       这天,冯茹鸣坐船来到施工现场,因为一个桩位的钢管桩长度达到103米,已经到了打桩船的极限。在施工现场,打桩船从载桩运输驳船上,吊起一根103米的钢管桩后,移动到指定地点。但让人诧异的是,这根100多吨的钢管桩已经横吊在半空10多分钟了,却没有下一步的动作。


△钢管桩横吊在半空


       原来,水面以下的水深只有12米,打桩船的桩架高度只有90米,现在只有102米。钢管桩需要有103米长, 桩竖不起来。要等到潮水涨上来1米,水深达到13米的时候才能下桩。


       等了半个小时,潮水终于涨上来了,吊起钢管桩的两根钢缆绳一根放松、一根收紧后,这根100多吨的钢管桩逐渐竖了起来。



△钢管桩竖直


       在这根钢管桩套好后,意外出现了,打桩锤突然莫名其妙地失去了控制。检查过后,整根控制电缆都需要更换。但是,这根控制电缆国内很难修,只能从德国采购,一周左右快递回来。


       这意味着冯茹鸣的工期要拖后一周,建设方也要付出所有的船和人都要等在海上、损失几百万元的代价,虽然建设方损失不小,但冯茹鸣给他们开出了罚单。



△受损的控制电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中广核如东海上风电场


       一周后,从德国快递来的控制线重新装上后,打桩机也恢复正常,挑战103米打桩极限再次开始,这是目前国内海底淤泥层最厚的海上风电项目,钢管桩要打入海床90米深,穿越软硬不同的地层,其中较硬的地层必须要很大的能量去穿越。


       巨大的危险在于,钢管桩突破较硬地层,进入很软的地层时,如果不能及时减小撞击的力量,100吨重的钢管桩就会快速掉下去,甚至会把打桩船带翻,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冯茹鸣曾经参加珠港澳大桥建设,他把港珠澳大桥的打桩经验复制到了这里。他指挥大家,当钢管桩遇到软地层的时候,把锤的力量降下来,慢慢打。


△钢管桩被顺利打到海床以下90米


       在冯茹鸣的指挥下,一天下来,2根103米的钢管桩被顺利打到海床以下90米。到下午3点,已经完成两根103米的钢管桩,但这时潮水回落,只能等到明天涨潮时再打。


       冯茹鸣说,我们看到的挑战打桩极限,只是海上风电建设中需要克服的众多难点之一,要把海上风机最终矗立在海上,还要接着迎接更多的挑战。





来源:央视财经  中广核新能源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