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拓宽“护城河”!阳光电源的掌舵人——曹仁贤再造财富神话

发布日期:2024/1/17


 


图片▲(曹仁贤)


       过去一年,光伏行业坐上了过山车,在价格狂卷之下,昔日的逆变器之王阳光电源也在寻找新的赛道,其主做电站开发的子公司阳光新能源正寻求分拆上市,储能业务板块也完成了A轮融资。阳光电源的掌舵人——安徽首富曹仁贤还能杀出重围,再造财富神话吗?



       2023年末,最喜欢制造富豪榜单排名的胡润,又推出了《2023年胡润百富榜》,许多大家熟悉的富豪名字都消失不见了,不过55岁的曹仁贤,依旧凭借个人资产575亿入选第270位,连续3年稳坐安徽首富宝座。


       在新能源之外的领域,曹仁贤的名字并不出圈,但其背后的公司阳光电源,曾作为国内新能源电源行业第一股挂牌上市,如今仍被称为“光伏逆变器之王”,是光伏领域叫得响的龙头企业。


       然而,看似日进斗金的光伏,这碗饭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受宏观环境及光伏“内卷”加剧的影响,光伏上市公司的估值出现整体回调。作为逆变器龙头,自然也无法逃离光伏产业过剩带来的影响。


       过去两年,阳光电源股价下跌了约40%。截至2024年1月10日,其公司市值约为1269亿元,较其2021年时2600亿元的市值高点蒸发逾千亿元。


       为了拓宽“护城河”,曹仁贤围绕光伏与储能、氢能等产业链,全面展开业务布局。目前阳光电源已涵盖“风光储电氢”五大领域,妥妥地在新能源赛道撒了一张大网。


       最近一段时间,曹仁贤还进一步宣布,将阳光旗下的电站类资产——阳光新能源上市,与现有的逆变器、储能等设备产品线业务彻底分开。同时,他还宣布,旗下氢能业务阳光氢能已获得A轮融资。


       光伏行业内卷愈演愈烈,当了多年行业老大哥的曹仁贤,必须直面更凶猛的竞争态势。然而,扩大产业链范围,会有助于阳光电源突破光伏业务瓶颈,实现突围么?



       逆变器巨头的压力


       很多人都知道,光伏行业是中国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国产化率最高的产业之一。而光伏逆变器,更是其中较早就实现国产替代的领域,曹仁贤在这方面居功至伟。


       所谓逆变器,就是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设备。在整个新能源产业链里面,逆变器算是不可缺失的部件。无论光伏、风电,亦或是储能,都需要用到逆变器。


       但在2002年之前,中国光伏逆变器领域主要还得看外企的脸色,大部分市场份额都被德国SMA公司拿走了。


       直到阳光电源下场,局面才有了改变。2003年,曹仁贤重金押注集中式逆光器领域,研发出自己的光伏逆变器,先发优势,加上不断的技术更迭,让阳光电源2015年之前,就已经做到在技术、产品、渠道资源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国内同行。


       然而, 逆变器“一哥”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分布式光伏(一种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在多个地点的发电方式)逆变器的放量,阳光电源在2015年被华为赶超了。鲶鱼华为的入局,让曹仁贤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通信巨头华为做起逆变器产品,可谓又快又猛,势在必得。2013年底,华为才推出第一款逆变器产品,但两年后出货量就升到了世界第一,霸占榜首到2021年。


       此后多年间,两大逆变器龙头企业你追我赶,贴身肉搏了很多年。但这也助推了逆变器产品更为丰富,功能更加强大,一路从国内卷到国外。中国的逆变器产品在海外极具竞争力,毛利率也更高。


       这之后,光伏逆变器的全球格局就变了。全球十大光伏逆变器企业中,光中国就占据了6家。华为和阳光电源长期占据第一、第二之位,成为少数市占额达20%以上的公司,为国产化崛起挣足了脸面。



       当然,曹仁贤也始终没放弃和华为掰手腕。华为的势如破竹,给了曹仁贤很大压力。2021年,随着华为退出部分海外市场后,阳光电源趁机拿下了它的市场份额,登顶全球第一。


       那一年,曹仁贤在资产市场也赢得了最多的青睐,阳光电源股价实现了超100%的增长。而此后的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的欧洲能源成本和电价高企,引爆了海外市场的发电需求,逆变器成为阳光电源利润的强劲增长点。


       2023年,受益于组件价格下降等多方因素影响,国内光伏装机量蒸蒸日上,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又创了新高。


       最新数据显示,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在2023年前三季度出货达到83GW,已经超过了2022全年的77GW。然而,看似繁荣的业绩背后,阳光电源仍旧摆脱不掉市场对其业绩下跌的担忧。


       逆变器企业的好处在于,它不受上下游价格严重制约,只要光伏、储能、风电这些还有装机需求,逆变器企业就不愁没钱赚,但它毕竟吃的是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的红利,城门失火,哪能不殃及池鱼。


       众多机构其实早就发出警示,纷纷下调光伏新增装机预期,例如伍德麦肯齐在其官网公布的“2024年能源十大预测”中称,2024年,全球光伏产业的增长将开始放缓。


       产能过剩之下,价格战势在所难免。作为连接光伏组件的“心脏”,逆变器价格开始一降再降。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集中式逆变器价格从2014年0.28元/W降至2021年0.11元/W左右。


       阳光电源产品盈利能力同样有所下降,最高峰时的2010年,它的综合毛利率高达49.82%,但到了2023上半年则降至39.5%,毛利率减少了10.32%。


       曹仁贤在去年11月的一次活动论坛表示,“现在的光伏和储能产业内卷现象非常严重。”而价格战下无赢家,玩家们开始纷纷求变,卷向储能领域寻求出路。


       当前,光伏发电的一个核心矛盾还有待解决:只有白天能发电,一到晚上就熄火,属于典型的“靠天吃饭”。想要稳定的上网,更好的办法是把能源储存起来,才能让多发出的电得到更好应用。


       阳光电源新的储能拼图,开始呼啸而来。



       入局储能市场


       储能是新能源的命脉,已经成了行业共识,几乎所有光伏玩家都在抢。马斯克更是放出豪言,“未来储能业务甚至可能超过电动汽车业务”,并在上海投资建设全球第二家储能系统megapack超级工厂。


       而在储能市场竞争方面,国内玩家也是当仁不让。2023年,储能成为当之无愧的明星赛道,它的市场增速三倍于IT行业、七倍于半导体行业。


       阳光电源是其中较早的玩家。早在2014年,阳光电源就布局了储能业务,到2023年前三季度,其储能业务营收就高达101亿元,成了国内最大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和储能变流器供应商。


       前景广阔、体量巨大的储能市场,同样也引得其他玩家纷纷入局。但很多人没料到的是,光伏行业刚刚走过的产能过剩路径,储能行业也碰上了。



       和光伏组件业务类似,储能也是个极度依赖上游材料端的行业。在储能系统中,锂离子电池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3年,锂电池上游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不断下行。


       碳酸锂价格的快速下行,一路向下传导,很快引发整个产业链价格下降,各环节产品价格几乎全线“腰斩”。至2023年年中,储能的风向突然出现变化。


       储能行业面临“刚起步就过剩”的尴尬,并进入了价格厮杀的红海区。然而,时至如今,储能的商业模式如何跑通,是横亘在行业发展路上的最大难题。


       据报道称,2023年10月,阳光电源相关人士在三季度电话会议上表示,国内储能几乎没有利润。三季度以后,很多头部企业不玩儿了,但新进入者还是很多。


       一位储能行业从业人士对「市界」表示,“已建储能项目大多还未形成稳定合理的商业模式,发电侧缺乏合理的调度机制和电价疏导机制,而储能项目的建设成本又十分高昂。”


       不过,虽然盈利模式存在困难,但这并不妨碍业内对储能行业的持续看好。“新型储能目前是市场上非常好的赛道,虽然说出现了阶段性产能过剩,但相信未来会随着市场增长逐渐调节。”上述人士表示。


       而在短期内,储能业务还尚未能在阳光电源整体的营收结构中扛起大旗。根据阳光电源2023年半年报,公司储能系统同比增长152%,实现收入85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约30%,排在第二。


       不过,阳光电源对于储能行业未来持续看好,其表示,储能整体业务或将持续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和其他企业相比,逆变器企业做储能有着天然优势,储能系统与光伏逆变器业务协同效应显著。国联证券预测,到2025年,光伏和风电的市场配储需求为 55.2GWh,对应197.9亿元的储能变流器市场空间。



       启动子公司分拆上市


       不过,经营压力也是近在眼前的。持续多年的产能扩张背后,阳光电源也不可避免面临着负债增长的困境。


       目前,阳光电源主要有三大业务,分别是逆变器、电站开发和储能。而在过去三年以来,阳光电源的存货也在急速攀升。


       2020年,阳光电源的存货39亿元,但到了2023年三季度,却已经高达269亿元。而这些存货包含了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紧随存货攀升而来的,则是阳光电源的负债率高企,截至三季度已达到66.32%,引起了投资者的警惕。


       2023年12月28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阳光电源提问:请问贵公司的资产负债达到66%以上,如此之高是否考虑过这方面带来的风险?


       阳光电源方面表示,资产负债率增加跟公司新能源开发业务特性及规模不断增长有关,并表示,“会不断提升资产周转效率和优化融资方式。”


       12月8日,阳光电源宣布,启动分拆控股子公司阳光新能源上市,其最新估值为190亿元,阳光新能源的主营业务为电站开发。


       阳光电源涉足电站业务近10年,曹仁贤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很长时间里,它都是阳光电源第一大营收来源。不过,电站开发本质上也是个苦差事,有着投入高、利润薄且不稳定的重资产属性。


       在净利润和负债方面,阳光新能源的经营业绩并不突出,近年已逐渐降至阳光电源的第三大业务。截至2023年三季度,阳光新能源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79.1%,营收138亿元,净利润约7亿元。


       也就是说,如果剥离这一业务,单独为其融资,那么阳光电源偿债能力将得到较大改善。对此,阳光电源也称,“本次分拆上市旨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拓宽子公司的融资渠道,加速其发展并提升经营及财务表现。”


       而对于曹仁贤本人而言,一旦阳光新能源上市成功,其个人也将实现财富暴增。按照阳光新能源估值190亿元来算,曹仁贤直接持有2.92%,是最大的单一自然人股东,一旦上市成功,曹仁贤也将获得一笔可观的财富。


       除了电站业务外,氢能业务也被阳光电源视为想象力巨大的赛道。2023年末,阳光电源旗下另一板块——阳光氢能宣布完成6.6亿元的A轮融资,融资后阳光氢能估值约60亿元。


       和储能类似,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堪称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的秘密武器。但对于阳光电源而言,氢能业务目前仍属于早期培育项目。


       阳光电源表示,国内的氢能市场还处于爆发初期,增长快,但项目落地周期至少2-3年,氢能发展关键是扩大应用,产业链中,目前储运环节滞后,业绩方面,氢能想看到盈利短期不现实,中长期可以做到。


       从宏观上来看,能源革命,将从根本上重塑国家经济。这也势必将导致,相关技术领域会诞生出一批强势的中国企业。而在能源行业内卷加剧之际,阳光电源又能交出一份什么答卷,还需拭目以待。



来源:市界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