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杭州挖潜综合能源服务

发布日期:2019/8/3



       为什么要发展综合能源服务?在杭州,听到这样的例子——一家年用电量100万度的企业,通过综合能源管理,同时引入光伏发电自用,一年可节省费用近10万元。


       帮客户省钱,国网浙江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行动迅速——该公司正式成立9个月,签约的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已超140个。如今,综合能源服务已不再是省钱那么简单,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下称“杭州供电公司”)还在努力让数据“说话”,以便更精准服务社会。


       分析用电习惯 服务民生更精细


    “街道下辖9个社区,60岁以上居民超1.1万名,其中不少独居老人。通过分析独居老人的用电规律,一旦发现异常,系统自动报警,社区网格管理员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立即上门查验情况,如发生意外可以第一时间给予帮助,避免发生无法挽回的结果。”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街道社会事务科负责人金芳芳介绍道,去年以来,街道试点建设了“城市眼云共治”平台,分析独居老人用能状况继而更好地给予关照也是平台的一项功能。


       金芳芳在工作中发现,街道内老年人数量多且相对分散。在对70岁以上独居老人进行普查后,选择了326户进行试点。“杭州供电公司已经从后台收集了这部分老人的用电数据,正在进行数据分析,待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与国网的数据连通后,我们的社区服务也将更精准。”金芳芳说。


       事实上,联手社区,服务独居老人只是杭州供电公司让数据“自己说话”,延伸服务的第一步。“杭州所有的居民电表都已实现了每天采集数据,其中一大部分已实现每15分钟采集一次用电数据发送给后台。”杭州供电公司互联网办公室副主任夏霖介绍说。


       采集这些用电数据有何用途?夏霖表示,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个时间段的监测,分析用电规律,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判断,出现异常自动发送提示信息。“目前每天推送一次提示信息,未来也可以根据应用场景进行开发,提高输出频率。我们希望通过分析居民用电规律,为政府服务民生提供更精细的数据支持。”


       监测“最后一公里” 能源信息全感知


       要想做大数据的价值,首先要获取更全面的数据。杭州供电公司运检部专职郑伟彦告诉记者,目前在用电数据的监测上,已经实现了对主网、配电变压器以及用户电表的数据采集,但从变压器到用户这“最后一公里”的电路情况还未实现监测。“就好比从物流仓库到用户家,看不到派送路径,有异常也不知道是哪位派送员。这个环节不打通,用户体验感不好,也很难优化管理。”


       如何监测这“最后一公里”,浙江省在开展配电物联网示范区试点建设。杭州钱江世纪城被选作重点建设区域。一个月前,钱江世纪城刚完成了现有建筑配电设备的智慧升级。郑伟彦道出了“智慧升级”的好处,用户发生停电故障时,智能配变终端会对故障数据进行就地化分析,然后再送往云端主站综合研判。在用户拨打报修电话前,就可精准定位故障,并安排人员抢修,可缩短60%的抢修时间,同时向用户主动发送停电信息,告知停电原因和预计恢复时间。


       杭州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商佳宜说,此前,电网发展业务的基础支撑就是手工报表,精细不足,客观性也不强。统计上来后也是“图—数—表”信息割裂,无法及时掌握现场变化,无法精准分析问题。现在依托信息通信新技术对配网实现全流程、全过程管理,既提升了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也让用户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服务。“这些收集来的数据,涵盖了商业综合体、住宅、工业企业等多种业态,将来对政府制定区域能源规划也具有参考价值。”


       拓展服务新业态 人才培养需时间


       杭州对电力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早有尝试。浙江综合能源服务公司杭州分公司市场经营部主任沈鑫良介绍,早在2014年,杭州供电公司就在余杭区开始试点尝试“智慧电务”,目前已覆盖1000多户。分析用户用电及其他用能数据后,可量身定制节能增效的能源管理方案。


   “截至目前,西湖区已有30家单位与我们签订了管理协议。”西湖供电营业部专职楼海星说,公司将根据用户类型、用能结构来判断,提供定制化的综合能源服务。“例如合作开展光伏项目,需要用户年用电量达100万度,我们将在建筑楼顶架设光伏板,光伏所发的电以市场价九折左右的价格卖给用户,实现双赢。”


       沈鑫良补充说,在杭州地区,通常情况光伏发电如果全部自发自用,约可占企业总用电量的四成左右,按年用电量100万度计算,可直接节省电费5万元左右,再加上对其他用能的管理建议,年节省用能费用近10万元。


    “我们还与杭州云谷园区开展用户端综合能源供应与服务,项目完工后将成为阿里云计算公司的总部。我们根据用户的发展计划,建立以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充电站为神经中枢的能源站,同时建设一套能源管控系统,实现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园区供配电系统管理水平的目标。”沈鑫良说。


    “虽然综合能源服务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会呈几何式增长。”在沈鑫良看来,新生事物的发展一方面需要体制机制与之相适应,另一方面人才的培养尤为关键。


       在这一点上,楼海星的感受也非常明显,他表示:此前一线电力员工主要是做电力接入工作,现在除了接电,还需要对各项用能数据与用户沟通后进行记录,并根据这些数据,给用户一个基础的用能建议,“有些老师傅现在就很迷茫,在大学生加入团队的同时,希望能形成有效的培训体系。数据收集、分析需要一段时间,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有耐心。技术与人才的双提升,也将让服务内容与品质更高。”



来源:中国能源报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