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未来的“氢能社会”并非空中楼阁

发布日期:2019/7/30


       在新能源蓬勃发展的今天,倡导绿色生活一直是重点所在,即便已经有了太阳能、风能、海洋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各种形态存在的新能源,但在实际社会当中,依然还是以传统型能源为主力军。2018年我国的石油消费量达6.25亿吨,煤炭消费量达39.1亿吨,天然气消费量达2800亿方。在新能源领域,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18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87万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比重为26.7%,其中,水电1.2万亿千瓦时,风电3660亿千瓦时,光伏发电1775亿千瓦时,生物质发电906亿千瓦时。一次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的占比开始下滑,而二次能源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不论是工业生产还是社会生活,对于传统型能源的需求量依然庞大。




      而氢能,这一被誉为终极能源的“新”新能源,2018年全国的氢气产量为2100万吨左右,在目前氢能应用最活跃的汽车领域,2018年国内汽车的总体产销量分别为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而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为1527辆,包括燃料电池货车109辆,燃料电池客车1418辆。即便是按照《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预估的那样,到2050年,燃料电池汽车产量达到520万辆,在全国的汽车总量的比例中依然还是小众。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对氢能的未来充满憧憬,因为在传统能源发展的初期,同样也是从小步伐开始迈起来的。随着“氢能社会”概念的提出,“氢能小镇”、“氢能城市”等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性氢能概念在各地出现,从产业端到消费端,逐步扩大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版图。对比传统能源的应用,如何实现氢能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氢能社会,必须在汽车(乘用车、商用车)、轨道交通、船舶、航天、家庭应用、建筑等领域扩大氢能的广泛应用。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能源需求,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能源供需关系,我国提出的2030年减排目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为目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作为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主体的电力,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氢能,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实现跨能源网络协同优化的唯一途径,且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处于氢能发展初期阶段的中国,我们在直视短板的同时更要看到自身的发展优势,作为全球第一的产氢大国,在氢能应用的原料环节不用像其他资源匮乏的国家一样畏手畏脚。同时,我国也已掌握了部分氢能基础设施与燃料电池相关核心技术,制定出台了一批国家标准,具备一定的产业装备及燃料电池整车的生产能力。而随着《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的发布,更是解决了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定位、氢能供需端的发展趋势、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主要环节的技术应用梳理等诸多重要问题。



      当更多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驶上公路替换传统能源汽车,将加油站替换成加氢站,将物流运输包括无人机也采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系统,采用家用燃料电池系统为家庭提供所需的电能、热能等,让氢能成为能源消费中的重要选择,未来的“氢能社会”并非空中楼阁。


来源:氢能泡泡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